青松路
致君尧舜事何难,投老钟山赋考槃。
愁杀天津桥上客,杜鹃声里两眉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君王之事如同尧舜,告老还乡时,在钟山度过悠然时光。
这却愁煞了天津桥上的过客,他们在杜鹃声中不禁紧蹙双眉。
去完善
释义
1. 致君尧舜:指辅佐君王实现儒家理想的盛世。尧舜,是上古时期两位贤明的君主,分别代表政治与道德的最高典范。
2. 投老:意谓进入老年,表示年老退隐之意。
3. 钟山:位于南京市东,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借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4. 赋考槃:指创作表达隐逸之志的诗文。考槃,原意是指在水中建筑的房子,后来用来代指隐居之地。
5. 天津桥:洛阳古桥,始建于隋朝,为隋唐洛阳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6. 愁杀:形容极度忧愁的心情。
7. 杜鹃:鸟名,俗称布谷鸟,鸣声凄厉,容易触动人的哀思。
去完善
赏析
《青松路》是宋代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钟山景象的诗歌。首句“致君尧舜事何难”表达出诗人期望国家昌盛、君主圣明的理想。接着“投老钟山赋考槃”则表达了诗人退隐山林、逍遥自在的愿望。后半部分通过“愁杀天津桥上客,杜鹃声里两眉攒”展现了诗人在目睹国家不幸和民间疾苦时的心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松路》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并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曾极正值壮年,他生活在江南地区,对江南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曾多次游历江南的名山胜水,欣赏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山水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此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对曾极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气节,强调个人修养,这使得他们在创作诗歌时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理想。曾极也不例外,他在《青松路》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