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即事
桃藤下上蚁行暑,竹影浮沉龟荫凉。
步缓幽塘成小立,清风微度藕花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桃花和藤蔓下,蚂蚁在炎热的天气中行走,竹子投下的影子让乌龟找到了阴凉处。漫步在宁静的池塘边,微微的风吹来,带来了莲藕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夏日即事》是明代诗人徐侨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字词注释:
1. 桃藤:指桃树上的藤蔓。
2. 下上:上下。这里指在桃树藤蔓间爬行的蚂蚁。
3. 蚁行暑:形容蚂蚁在炎热的夏天中缓慢移动的场景。
4. 竹影:指竹子投下的影子。
5. 浮沉:这里指竹影随风飘动,忽明忽暗。
6. 龟荫凉:乌龟在阴凉处避暑。这里的“龟”指的是乌龟,古人认为乌龟性喜阴凉。
7. 步缓:慢慢地走路。
8. 幽塘:幽静的池塘。
9. 微度:轻微地吹过。
10. 藕花香:莲藕的香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诗词。诗的前两句通过“桃藤下上蚁行暑”和“竹影浮沉龟荫凉”的描绘,展现了夏季炎炎烈日下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桃藤下上蚁行暑”的形象,将夏日的炽热与忙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竹影浮沉龟荫凉”则表现了在炎炎夏日中难得的阴凉之地,让人感受到了夏日的别样风情。
诗的后两句“步缓幽塘成小立,清风微度藕花香”则将读者的视野引向了更为宁静、优雅的环境。漫步在小池塘边,诗人欣赏着池塘中的荷花,感受着微风拂过带来的清香。这里的风,不再是前两句中那种闷热的气息,而是带着淡淡的荷花香,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清凉之处的寻找,展示了诗人对于夏日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同时,诗人也借由这样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在生活中寻求清凉与宁静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即事》是南宋诗人徐侨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至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徐侨身为士人,深感忧虑。他的诗词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在个人生活方面,徐侨中年丧妻,家境贫寒,但他依然坚持读书治学,关注民生。这种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使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情感。
此外,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他们追求心灵的解脱,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体现在徐侨的诗歌中,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