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洞
茅君职守屡经年,悬窦回中坐几仙。
酒瓮若盈吾欲客,不须灵窍仰观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山太守的职务已经经历了许多年头,在陡峭的山洞里坐着几位神仙。
如果酒瓮满了我想邀请客人来品尝,不需要借助灵光闪现去仰望天空。
去完善
释义
1. 茅君:指茅山派的祖师茅盈。茅山位于今江苏西南部。
2. 职守:职责所在之地。
3. 经年:经过一年。
4. 悬窦:高悬的山洞。这里指白茅洞。
5. 回中:环绕中央的回环曲折。
6. 坐几仙:与几位仙人坐在一起。
7. 酒瓮:装酒的陶器。
8. 盈:满。
9. 吾欲客:我想邀请客人。
10. 不须:不需要。
11. 灵窍:灵气聚集的地方,这里指白茅洞。
12. 仰观天:抬头望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洵直在白茅洞的所见所感。首句“茅君职守屡经年”中的“茅君”指的是白茅洞的主人,即诗人在此处的身份,这句话意味着他在此地担任主管职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次句“悬窦回中坐几仙”通过描述“悬窦”这个景点,表达了诗人与同道中人在这里交谈、切磋学术的情境。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当地自然风光的热爱:如果他有一满缸的美酒,他会欢迎朋友们来做客,不用像神仙一样渴望上天。
这首诗通过对白茅洞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崇尚恬静生活的理想。同时,借由美酒和仙人的象征,传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热切愿望。全诗语言精炼,寓意丰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茅洞》是宋代诗人陈洵直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宋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陈洵直作为一个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的敏感洞察力。他在游览山水时,观察到了白茅洞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受到了启发,于是挥毫泼墨,创作出了这首诗歌。
当时,宋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氛围使得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借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因此,《白茅洞》这首诗也是陈洵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