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
泯泯长流彻底清,石间松下倦心情。
洞天咫尺枢衣便,抖擞精神为濯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悠长河清澈见底,在石头之间和松树下感受到了疲倦的心情。
仙境就在咫尺之间,脱去衣服就可以进入,振作精神来洗濯自己的心灵。
去完善
释义
1. 泯泯:水声缓缓流淌的样子。
2. 长流:指水流源源不断。
3. 彻底:整个水面都清澈见底。
4. 石间:山间的石头缝隙中。
5. 松下:松树下。
6. 倦心情:因长时间游赏而产生的疲倦情绪。
7. 洞天: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
8. 咫尺:距离很近。
9. 枢衣:道士的服装。
10. 抖擞精神:振作精神。
11. 濯缨:清洗帽带。
去完善
赏析
《冷泉亭》是陈洵直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诗人以冷泉亭为题,通过对亭边冷泉、石间松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静谧而自然的画面。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泯泯长流彻底清”来表现冷泉的清澈与无声无息的状态,这象征着诗人的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同时,通过“石间松下倦心情”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于繁华世界,却始终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此外,“洞天咫尺枢衣便”表示尽管通往理想之境的道路看似近在咫尺,但也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抵达。最后,诗人以“抖擞精神为濯缨”来表达自己对保持高洁品质、坚持理想的执着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诗人的旷达胸怀和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冷泉亭》是南宋诗人陈洵直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描述了在西湖边的冷泉亭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冷泉亭》创作于南宋时期,约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成为了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陈洵直作为一位生活在南宋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和熏陶。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陈洵直在这个时间段内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陈洵直是一位官至尚书郎的文人,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他也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触怒了权贵,被贬谪到地方任职。这种人生的起起落落,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哲理意味。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陈洵直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政治腐败、权力斗争等问题也困扰着国家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洵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关注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唤醒人们的良知,推动社会的进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