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穿起轻薄的绣衣,春天的舞台也显得特别有情趣。春天的烟雾中若隐若现着嫩草的新绿,春天的鸟儿在花丛中啼鸣,仿佛隔着一层花香。春天的树木杂乱无序地生长,春天的山脉在远方引起人们的注意。春风正在轻轻地吹拂,酒坛子可不要急着倾倒哦。

去完善
释义
1. 邢端公:唐朝官员,邢姓,名字不详。
2. 和:指和诗,即和别人诗作并韵。
3. 春望:春天远望,这里可能指邢端公所写的描绘春天的诗句。
4. 句:句子,这里指邢端公的诗句。
5. 有春字之什:带“春”字的诗篇。
6. 皎然:唐朝诗人,僧人,是这首诗的作者。
7. 绣衣轻:华丽的衣服轻盈。
8. 春台:春天里的楼台。
9. 别有情:别有一番情致。
10. 春烟:春天的烟雾,比喻春天的景象。
11. 间:夹杂。
12. 草色:草的颜色。
13. 春鸟:春天的鸟儿。
14. 隔花声:隔着花朵的声音,形容鸟儿在花丛中鸣叫。
15. 春树:春天的树木。
16. 乱无次:混乱而没有秩序。
17. 春山:春天的山。
18. 遥得名:远远地就听见了名声。
19. 飘荡:飘扬、飘散。
20. 春瓮:春天的酒瓮。
21. 莫须倾:不要急着把酒倒出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一幅美丽画卷,以“春”字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春日里的服饰、景物、声音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世界。同时,诗歌也传达了珍惜春光、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是唐代诗僧皎然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中叶,此时的皎然已经步入晚年,人生阅历丰富,对世事有更深的洞察和理解。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诗歌创作也受到一定影响。
在这首诗中,皎然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也传达出他对时代的忧虑和思考。通过对春天景色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同时也反映出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