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邪春兴
春生若邪水,雨后漫流通。芳草行无尽,清源去不穷。
野烟迷极浦,斜日起微风。数处乘流望,依稀似剡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溪水像幽静的美人,雨后水流量加大。满眼的青草仿佛没有尽头,清澈的溪水源远流长。
荒凉的野地里炊烟迷茫,夕阳斜照,微风吹拂。在几处水湾放眼望去,风景犹如唐诗中的剡中一样美丽如画。

去完善
释义
1. 若邪:古水名,又名东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源自天目山,经杭州萧山等地入海。这里借指作者所在之地。
2. 春生: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生长的景象。
3. 雨后:春雨过后,滋润万物生长。
4. 漫流通:水流缓慢,形成一片水泽。
5. 芳草:春天的草,通常寓意美好的时光。
6. 行无尽:形容草地绵延不绝。
7. 清源:清澈的水源。
8. 起微风:微风吹拂,带来凉爽之意。
9. 极浦:极远的水边,这里指远方。
10. 数处:几个地方,表示多。
11. 乘流:顺水漂流,形容轻松自在的心情。
12. 望:欣赏,观看。
13.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14. 似:好像。
15. 剡中:剡县,古代行政区划,在今浙江嵊州一带,以山水秀美著称,是古代文人墨客游历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春天时若邪溪的美丽景色。首句“春生若邪水”点明了季节和地点,凸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的“雨后漫流通”展现了春雨后的溪流水位上涨,水流变得畅通无阻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芳草行无尽,清源去不穷”描述了河岸两旁茂盛的芳草和无尽的清水源头,以此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与美丽。而“野烟迷极浦”则描绘了远处模糊的烟雾弥漫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诗人通过“斜日起微风”以及“数处乘流望,依稀似剡中”,展示了在微风吹拂下乘舟远游的美好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向往之情。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天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愉悦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若邪春兴》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古诗,出自唐代著名诗僧皎然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中期至9世纪初期,即唐玄宗至德宗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云集,诗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皎然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和隐逸的思想感情。
与此同时,唐朝佛教兴盛,皎然作为一个僧人,既精通佛法,又才华横溢,他的诗作往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以佛理阐释人生,以禅机抒发感慨。他的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邪春兴》这首古诗是皎然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以佛教禅宗的视角,感悟自然美景与人文和谐的诗篇,展示了他在这一时期的深刻思想体验和艺术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