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雪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
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边的山峰上,夕阳正渐渐落下,层叠的绿色植被间还留存着一些残雪的痕迹。突然,狂风袭来,吹散了那些绒毛般的柳絮,树枝上的猴子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风吓到,慌忙抓住树梢以保持平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山里的人原以为春天已经来临,惊喜地报告山花盛开的消息,却没想到遭遇了这场大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皎然:唐朝诗人,为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一生好游名山。
2. 西峰:指西边的高峰。
3. 叠翠:指层叠的山峦。
4. 萦:环绕。
5. 残雪:尚未消融的积雪。
6. 狂风:猛烈的风。
7. 卷絮回:卷走柳絮返回。
8. 惊猿:受惊的猿猴。
9. 攀玉折:攀爬折断如玉一般的花朵。
10. 何意:意料之中。
11. 山中人:山中居民。
12. 误报:错误地报告。
13. 山花发:山中的花朵盛开。

去完善
赏析
《山雪》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描绘山中雪景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色描绘,展现了山雪的壮美与神秘。在诗人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雪》是唐代著名诗僧皎然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左右,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皎然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山川风物与人生哲理紧密融合在一起。他在这首诗中以“山雪”为主题,通过描绘山中雪景的壮美,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人通过对“山雪”的形象化描绘,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他也在诗中传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敢。这种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表达人生哲理的艺术手法,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