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十日即事

标题包含
九月十日即事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 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江犹如天上之水奔流不息,巴蜀的山脉连绵不断。转眼已是金秋时节,重阳节已过,人们渐渐从病痛中恢复过来,而那一枝残菊却显得如此孤独无依,无法承受这漫天的哀愁。
去完善
释义
1. 汉江:这里指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之一,位于中国中部地区。 2. 天外:天空的远处,形容极远的地方。 3. 巴塞:古代四川省的一个城市,现在是重庆市的一部分。 4.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5. 病起:生病初愈。 6. 一枝:一棵。 7. 残菊:凋谢的菊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后的感怀。首句“汉江天外东流去”以汉江水喻时光流逝,表达出诗人感叹岁月的不可追;紧接着“巴塞连山万里秋”点明地点与时节,连绵的群山和万里的秋色加深了秋天的气氛。 第二句“节过重阳人病起”,提及诗人自己在这个重九佳节之时却因病而未能参与庆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病痛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爱。“一枝残菊不胜愁”则是借残菊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菊花的凋零恰如诗人自己的病情,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陈羽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安史之乱正在肆虐全国。 在这个时期,陈羽的生活和诗风都受到了影响。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但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他正身处战乱之中,生活困顿,心情沉重。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民间疾苦和社会动荡。 此外,陈羽的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重阳节的一种风俗习惯。在古代,农历九月初九被认为是重阳佳节,人们会登高赏菊、佩插茱萸等,以祈求平安长寿。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这种风俗在当时已不再流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