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汉行道峰

标题包含
罗汉行道峰
碧眼禅师锡振空,石头无路不相通。 俯看尘世三千界,总在空花起灭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碧眼:比喻超凡脱俗的僧人。 2. 禅师:对僧人的尊称。 3. 锡振空:用锡杖敲击虚空,表示指引方向的意思。 4. 石头:指石头城,即南京。 5. 无路不相通:意为无论多么困难的路都能通达。 6. 三千界:佛教用语,指世间的一切。 7. 空花:佛教用语,比喻事物虚幻无常。
去完善
赏析
《罗汉行道峰》这首诗描绘了罗汉在修行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决心和信念。诗中的“碧眼禅师锡振空”表达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而“石头无路不相通”则表达了修行道路上的艰辛与坎坷。诗人通过“俯看尘世三千界,总在空花起灭中”的描述,传达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唯有修行之道永恒不变的哲理。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汉行道峰》是宋朝诗人陈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罗汉们修行的场景,展示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创作时间:公元1004年(北宋时期) 在陈岩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社会的繁荣并未让诗人心生喜悦,反而使他更加关注人生的痛苦、挣扎和信仰。陈岩身处庙堂之高,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追求的是精神的升华和人性的回归。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伦理的执着坚守。 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僧人们通过修行、讲经等形式传播佛教教义,引导人们向善、修心养性。陈岩身为朝廷官员,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实践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以罗汉为象征,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