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轩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遇谁家的公子呢?他正背着双手牵着小黄牛。犁和锄头都扛在肩膀上,牛角上挂了一束书。一边耕田一边吟唱,休息时坐在乔木下乘凉。南山的豆苗长势良好,东边田野的雨下得刚刚好。清凉的空气充满了郊外,从茅草屋里传出读书的声音。自古以来贤达的人,都是自己耕田放牧起家的。像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唱歌,倪宽则一边耕种一边诵读经书。我想告诉这些年轻人,你们应该跟随前人的脚步前进。

去完善
释义
1. 耕读轩:古代读书人田园劳作时的休息处。
2. 王冕:元朝画家、诗人,号煮石山农。
3. 谁家书子:谁家,即有人家之意。书子,指正在耕读的人。
4. 黄犊:黄色的牛,这里指耕牛。
5. 牛角书一束:将书放在牛角上,以便在田间耕作时阅读。
6. 辄耕且吟诵:辄,立刻。表示一边耕地一边吟咏。
7. 息阴坐乔木:在树下休息乘凉。
8. 南山豆苗肥:南山,指南面靠山的地方。豆苗肥,形容豆苗长势旺盛。
9. 东皋雨新足:东皋,东方的山丘。新足,指刚下过的一场春雨。
10. 凉气满郊墟:郊墟,郊外田野。凉气,凉爽的空气。
11. 书声出茅屋:书声,读书的声音。茅屋,简陋的住所。
12. 古来贤达人:古来,自古以来。贤达,德行高尚、才智出众的人。
13. 起身自耕牧:从农耕和畜牧起家。
14. 买臣负薪歌:朱买臣,西汉时期的大臣,曾任会稽郡太守。负薪,砍柴卖柴为生。歌,指买臣当年砍柴时背诵诗书的故事。
15. 倪宽带经读:倪宽,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御史大夫。带经,把经书带在身边。读,诵读。
16. 寄语少年徒:寄语,转告。少年徒,年轻的学徒。
17. 行当踵前躅:行当,将要。踵,跟随。前躅,前人走过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耕读轩》这首诗歌以农民日常劳动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耕作与读书相结合的生活状态。诗歌描绘了一位勤劳的农夫,他背着耕犁、牵着黄牛,边劳作边读书的形象。诗句中的“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传达了田野间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农民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诗歌的最后部分,作者借用了古代贤达之士的事迹,鼓励年轻人在劳动中不断学习,传承文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元末明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冕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墨客,关注民生疾苦,对时事忧心忡忡。他创作的《耕读轩》是元末明初社会风貌的写照。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安宁与和谐,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潜藏着对战争和苦难的忧虑。在战乱频仍的岁月里,民众渴望和平,追求知识的普及,以求摆脱贫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耕读轩》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