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到青绿色的城门旁,柳树枝头嫩绿一片;一树红杏从低矮的墙上探出头来,俏丽无比。晨光微露,莺儿啼唱,女主人却还未起来梳妆打扮。她昨晚熬夜刺绣,今晨离别的梦境已经消逝,空气中只余留那孤寂的香炉轻烟袅袅。这孤独的白天时光漫长无尽,令人感叹又无奈。
去完善
释义
1.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借指京城或显贵人家。
2. 莺窗:指女子的住房。
3. 绣帐已阑:表示离别的时候到了。
4. 玉炉空袅寂寥香:比喻失去所爱的人后的空虚与寂寞。
5. 红日:寓意女子度日如年,时间漫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表达离别思绪的词作。上阕通过“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以及“莺窗人起未梳妆”等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期待。下阕则转为对离别梦境的描绘,通过“绣帐已阑离别梦”和“玉炉空袅寂寥香”等诗句,展现了离别后的惆怅和无奈。最后一句“闺中红日奈何长”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无法排遣的孤独与寂寞。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离别的感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940年至970年之间,当时南唐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冯延巳曾任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和战乱,这使得他的词作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
在这个时期,南唐国内政治局势复杂,外部则面临着后周、后蜀等国家的压力。身为宰相的冯延巳既要协助李璟治理国家,又要应对各种政治纷争。在这样一个充满危机和挑战的环境下,冯延巳的词作往往表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忧虑。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柳絮飘零、花落满地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奈。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词人也传达出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