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先上人奉母归乡
早岁孤迎养,庭闱草自春。那知清野久,却喜白头新。楚水寒摇锡,蛮花净熨巾。怜君辛苦意,羞杀倚门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独立抚养,家庭庭院草木自行生长。没有想到离开故乡很久了,却很高兴能迎来新的生活。江南的水寒冷,摇晃着锡制的器皿;野蛮的花朵洁净,熨烫着干净的布巾。同情你的艰辛和用心,让你的妻子为你感到自豪。
去完善
释义
1. 早岁:早年。
2. 孤:指单身,此处为诗人自指。
3. 迎养:迎接父母到自己身边赡养。
4. 庭闱:厅堂;借指家庭。
5. 草自春:此处指草木自然而然地生长。
6. 那知:哪知道。
7. 清野:清洁的田野。
8. 白头新:此处指新长出的白发,代指诗人年迈的母亲。
9. 楚水:泛指长江流域的水,这里具体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锡:金属元素,常用来制造轴承、焊条等,也指一种钠与锡的合金,此处作动词用,意为“摇动”。
11. 蛮花:指鲜花盛开的地方。
12. 熨巾:用熨斗烫平衣物,这里指整理衣服。
13. 怜:怜惜。
14. 辛苦意:辛勤劳苦的心情。
15. 倚门人:指期待儿子归来的人,即诗人的母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晞颜的贺先上人在奉母回乡时的情景。首联“早岁孤迎养,庭闱草自春”点明了诗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早年丧父、独自侍奉母亲的感慨。颔联“那知清野久,却喜白头新”则强调了母亲在艰苦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虽然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颈联“楚水寒摇锡,蛮花净熨巾”描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以及母亲在故乡的生活方式。尾联“怜君辛苦意,羞杀倚门人”则表达了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之心。整首诗以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先上人奉母归乡》是南宋诗人朱晞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朱晞颜生于书香世家,他的家族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母亲的孝道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放弃了官场生涯,专心侍奉母亲,直至母亲离世。这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朱晞颜的好友贺先上人因母丧守制期满,即将奉母归乡。临别之际,朱晞颜写下这首《贺先上人奉母归乡》,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感慨。诗中以雁行比喻两人深厚的友谊,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以及孝道的传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