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书要三到

标题包含
读书要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他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查看更多
吱吱。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三个要素中,心思专注最为关键。一旦心思真正投入,眼睛和嘴巴又怎么会不随之配合呢?
吱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2. 古今异义类:指古代和现代意义不同的词语,例如“读书百遍”中的“百遍”在古代可能意味着很多遍,而在现代则可能表示精确的100遍。 3. 暗记:私下里死记硬背。 4. 自然上口:自然而然地能够流利背诵。 5. 读书三到:指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6. 漫浪诵读:随意乱读。
吱吱。
去完善
赏析
本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读书的方法与要领,体现了作者对于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开篇提出具体要求——“字字响亮”,并列举五种常见错误,告诫读者避免粗疏的态度。接着引用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进一步说明熟读的重要作用。随后,朱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读书三到”,层层递进,从外在行为(眼、口)深入至内在精神(心),点明“心到”是根本所在。整篇文章逻辑严密,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还启发人们培养专注力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吱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熹,这位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他致力于讲学、著述的生涯中,始终强调“格物致知”的重要性。这篇《读书要三到》便是他对读书方法的深刻体悟与总结。朱熹认为,读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诵读,更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在此文中提出“心到、眼到、口到”的理念,正是基于其对学问严谨态度的坚持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细致指导。这种思想贯穿了朱熹一生的学术实践,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教育观念。这篇文章虽短,却凝聚了朱熹对于治学之道的智慧结晶。
吱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