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作(四首选二)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桐江的春水碧绿如油,两岸的青山目送着过客的小船。沿途美景逐渐增多而险峻处渐渐减少,这样美好的山色似乎让我接近了杭州。久别的天台山如今已经难以辨认,眼前的云雾还显得很低沉。诗人们用笔勾勒出峻峭的山峰,为何不来看一看浙江西部的山水呢?

去完善
释义
【桐江】位于浙江北部,钱塘江上游支流。
【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桐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游览的心情。第一句“桐江春水绿如油”展现了桐江春水的碧绿与清澈;第二句“两岸青山送客舟”则暗示了游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离开;第三句“明秀渐多奇险少”体现了作者在观赏途中逐渐由奇险转向明秀的心境;最后两句“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表现了作者对浙江一带美景的向往和对诗人创作的期待。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桐江作(四首选二)》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年间,当时袁枚已经辞官回乡,开始了自己的隐逸生活。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篇。
在袁枚生活的时代,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随着社会的繁荣,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袁枚作为一个有识之士,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个人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桐江作(四首选二)》就是袁枚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桐江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