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端午书事

标题包含
端午书事
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火红的云朵如同燃烧的火焰,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香,谁能止住太阳的转动呢?赵靖郭的儿子成了贵人,王灵均却做了忠诚的臣子。朝中的官员不应该站在争论的地方,宾客们无法衡量小偷的身份。不要说之前的担忧和喜悦,端午节沐浴和庆祝是一个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端午书事》: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景象的诗词。 1. 白子仪:诗人,生活于明清时期。 2. 火云方炽又风薰:火云,指夏日炽热的云彩;方炽,正炽热的时候;风薰,微风吹拂。这句描绘了夏天的炎热景象。 3. 谁柅天边午日轮:柅,阻挡;午日,端午节;轮,太阳。这句表达了端午节的阳光强烈。 4. 靖郭所生为贵子:靖郭,西汉将军陈汤的自号;贵子,尊贵的儿子。这句借古喻今,赞美贤能之人。 5. 灵均已死作忠臣:灵均,屈原的字;忠臣,忠诚于国家的人。这句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6. 朝衣耻立鸡争地:朝衣,官员的朝服;耻立,以站立为耻;鸡争地,形容纷争之地。这句表达了对官场纷争的不满。 7. 宾幄难量狗盗人:宾幄,贵宾之座;难量,难以估量;狗盗人,比喻卑微的小人。这句表达了对小人得志的不满。 8. 休语前书忧喜事:休语,不要说话;前书,古代的文献;忧喜,担忧与喜悦。这句表达了不要被古代的记载左右自己的情感。 9. 浴兰角黍是良辰:浴兰,端午节的一种习俗;角黍,粽子。这句表达了端午节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去完善
赏析
《端午书事》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及节日气氛。白子仪通过对火云、薰风和靖郭等自然景象的描绘,生动展现了端午节时的景致。同时,诗人通过用“灵均”屈原之死的典故表现了对忠诚的赞美与悼念。诗中还借用了“鸡争地”和“狗盗人”两个寓言故事来批判那些贪鄙的官僚,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污点的深深忧虑。在结尾,诗人笔锋一转,提到了浴兰角黍的习俗,提醒人们忘却忧虑,享受这良辰美景。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既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又批判了世俗丑态,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端午书事》是唐代诗人白子仪的一首描绘端午节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也就是唐代的中后期。在这个时期,唐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政治腐败等。 白子仪在一生中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和唐德宗四个皇帝。在他的青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场战争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后来,他又经历了代宗时期的藩镇割据和德宗时期的政治改革。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的兴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端午书事》这首诗中,白子仪通过对端午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