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
余花茂草引醺酣,礼节休言爵止三。
芳岁现逢虽强笑,少年相对但多惭。
尚驱俗驾终何适,不辟愁门却未甘。
难把长绳系春日,若非觞斝更谁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茂的花花草草引人陶醉,不必讲究礼仪的斟酒次数。
尽管在这一年中勉强保持笑容,但与年轻人相对仍感羞愧。
想要摆脱世俗纷扰最终能得到什么解脱呢?无法驱散忧愁的门扉却又感到不甘。
很难用长绳捕捉住流逝的时光,如果不是酒杯陪伴又能依靠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1. 余花茂草:指春天盛开的花朵和繁茂的草木。
2. 醺酣:陶醉于酒意之中。
3. 礼节:此处指祭祀扫墓的习俗。
4. 爵止三:指饮酒的数量限制。
5. 芳岁: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
6. 强笑:勉强欢笑。
7. 少年相对:与年轻朋友相聚。
8. 俗驾:比喻世俗之事。
9. 终何适:最终又能去往何处。
10. 愁门:忧愁的大门。
11. 不辟:不能消除。
12. 难把长绳系春日:难以留住春天的美好时光。
13. 觞斝:酒杯,此处代指饮酒。
14. 谁堪:谁能承受。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余花茂草引醺酣”开篇,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春天里的花朵争相开放,吸引人们驻足欣赏,沉醉其中。接下来,诗人提到“礼节休言爵止三”,表达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光里,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让心情得到释放。
接下来的诗句中,“芳岁现逢虽强笑,少年相对但多惭”,诗人提及尽管眼前春光无限,但是面对流逝的时间、少年的时光渐行渐远,只能无奈地苦笑。这其中流露出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青春的留恋。
诗人继续描述“尚驱俗驾终何适,不辟愁门却未甘”,表达了自己虽然有向往自由的心情,但却被现实所困,无法摆脱世俗的烦恼。
最后两句“难把长绳系春日,若非觞斝更谁堪”,诗人借用了“长绳系日”的典故,表示自己无法留住时光的脚步,只能在诗酒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全诗充满了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是南宋诗人白子仪的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1年,正值南宋初年。
在这一年里,白子仪经历了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原本是北宋时期的文人,但由于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白子仪被迫南渡,成为南宋的文人。在这个过程中,白子仪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使他深感忧虑。然而,他在江南地区的生活经历也让他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情,这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南渡之后,白子仪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创作也逐渐转向现实主义。《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这首诗中,白子仪通过对寒食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