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暑伏偶书呈端祖抑之

标题包含
暑伏偶书呈端祖抑之
岁时三伏每相承,雨汗居人因不胜。 况是五弦均长养,何须六幕苦炎蒸。 中干愿沃仙盘露,上赐堪加凌室冰。 安得天风破烦溽,释然群动返清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年三伏天如期而至,人们因汗水和雨水而疲惫不堪。 更何况这五弦琴声音悠扬如滋养万物,何必去忍受闷热难忍的酷暑呢? 在这炎炎夏日里,渴望天降甘露滋润仙草;希望皇帝赐予冰块来缓解炎热。 如何才能让那清凉的天风驱散闷热,使众生得以重返清爽的世界呢?
去完善
释义
1. 暑伏:即三伏天,是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2. 偶书:即兴书写的诗文。 3. 端祖、抑之:人名,此处具体指哪位人物已不可考。 4. 五弦:指五弦琴,一种古代弹拨乐器。 5. 六幕:指天、地、四方,即整个世界。 6. 中干:指中干律,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理论。 7. 仙盘露:传说中神仙所用的甘露。 8. 上赐:皇帝赏赐的物品。 9. 凌室冰:冷藏食品的地方。 10. 天风:从天空吹来的风。 11. 烦溽:闷热,湿热。 12. 群动:指各种生物。 13. 清澄:清澈透明。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暑伏偶书呈端祖抑之》中,诗人白子仪以奇特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伏天中的炎热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首先,他通过“岁时三伏每相承,雨汗居人因不胜”两句来表现夏季高温的普遍现象,人们在这个时期往往难以承受酷暑的煎熬。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联提及“五弦均长养”与“六幕苦炎蒸”两个典故,巧妙地传达出炎热的程度非同一般。在第三联和第四联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描绘出一幅渴望缓解酷热的场景:渴望天降甘露滋润大地,期待上天的恩赐带来清凉。同时,他还借助于“天风破烦溽,释然群动返清澄”这一设想表达了人们期盼凉爽清风拂面、消除闷热心情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暑伏偶书呈端祖抑之》是北宋著名文人白子仪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5年前后,即宋仁宗庆历年间。在这个时期,北宋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白子仪,字彦通,祖籍江苏昆山,后迁居洛阳。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多个要职,曾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他在诗坛上有着较高的声誉,作品多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在《暑伏偶书呈端祖抑之》这首诗中,白子仪描述了暑伏期间炎热的天气和自己的感受。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