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一
良辰今日正寒食,收拾宾槃宜再三。
落笔唱酬宜不倦,把花醒醉亦何惭。
客来常满眼无白,人道半痴心所甘。
幸是禁烟芳节在,接䍠倒载定能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时光正好处于寒食节,我们应该反复考虑如何准备宴席。
用优美的文笔唱和诗词永不疲倦,陶醉于花儿和酒中也无需惭愧。
有客人来访时,我们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热情,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的赤诚之心。
幸运的是,这个节日使我们有机会暂时忘却烦恼,相互陪伴度过欢乐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良辰今日正寒食":"良辰"指美好的时光;"寒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有禁火习俗。
2. "收拾宾槃宜再三":"收拾"意为整理;"宾槃",这里应该是指宾朋宴会;"宜再三"表示应该多次反复进行。
3. "落笔唱酬宜不倦":"落笔"即下笔写作;"唱酬"原意是诗人之间的唱和,这里应该是诗人之间的交流;"不倦"是不疲倦,不知疲倦的意思。
4. "把花醒醉亦何惭":"把花"是把持住花朵的意思;"醒醉"是将醉酒的状态唤醒;"何惭"意为有什么可羞愧的。
5. "客来常满眼无白":"眼无白"即眼睛里没有白色,这里是形容诗人与宾客交谈时,眼中只有对方的神情。
6. "人道半痴心所甘":"人道"是说人们常说;"半痴"原指精神不正常的状况,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诗人仿佛沉醉在诗歌创作中,有点精神恍惚的样子;"心所甘"是说诗人内心甘愿如此。
7. "幸是禁烟芳节在":"幸是"表示幸运的是;"禁烟"即寒食节禁火的习俗;"芳节"指的是美好的时节。
8. "接䍠倒载定能堪":"接䍠"是连续不断之意;"倒载"指的是倒卧车中;"能堪"意为能够忍受。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一》中,白子仪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与氛围,展现了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才情。
首先,诗人强调了寒食节的重要性,“良辰今日正寒食”表达了这天的美好。紧接着,“收拾宾槃宜再三”则暗示了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许多聚会活动,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接下来的诗句,“落笔唱酬宜不倦,把花醒醉亦何惭。”则描述了诗人自己在这天与朋友饮酒作诗,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其中的“落笔唱酬”和“把花醒醉”都传达了他们在诗歌唱和和尽情欢乐的过程。
随后,诗人用“客来常满眼无白,人道半痴心所甘。”形象地刻画了自己虽身处繁华之中却保持清醒的心态。这两句表示,尽管有众多宾客到访,诗人依然可以心无旁鹜,保持自己的心境。
最后,“幸是禁烟芳节在,接䍠倒载定能堪。”两句意味着这个禁烟的日子,没有烦恼与俗事,正是享受美好时光的最佳时机。“接䍠倒载”这一形象描绘出诗人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和朋友一起开怀畅饮、尽情欢乐的场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一》是明代诗人白子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这一时期正处于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
白子仪生逢其时,生活在明代成化年间,他自幼聪颖过人,颇有才情。然而,他在科举之路上并未取得显赫功名,一生仕途坎坷。这种人生的波折使他对现实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诗词寄寓感慨,抒发对世事的忧虑与思考。
在明朝成化年间,当时的皇帝为明宪宗朱见深,他在位期间实行文治政策,注重选拔人才,鼓励文学创作。这使得诗歌在当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文人墨客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诗文,切磋技艺。在这样的氛围中,白子仪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心得,共同进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