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其三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激烈的战斗,双方实力已经分明,胜负已定。山体崩塌,灵魂哭泣,对胜利的将领充满怨恨。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绵延千里,冤屈之气汇聚成一片苍茫的黑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龙斗雌雄:指双方战斗的过程。
2. 势已分:形容战斗的局势已经明了。
3. 山崩鬼哭:比喻战败的惨烈场面。
4. 恨将军:对统帅将领的不满情绪。
5. 黄河直北:意指遥远的北方边境。
6. 千余里:形容距离遥远。
7. 冤气苍茫:形容被冤屈的人的怨气弥漫。
8. 黑云:形容浓重的乌云。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曲四首·其三》是一首描绘战场景象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心中的冤屈与愤怒。首句“龙斗雌雄势已分”以龙斗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预示着战局的胜负已定。接下来的“山崩鬼哭恨将军”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山崩的形象象征着战况之紧张,而鬼哭则暗示着无数冤魂的悲愤。
后两句“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则以黄河为背景,展现出广阔无垠的空间感,表达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远影响。冤气化作黑云的景象,既是对将士们冤屈的象征,也是对战争的无声控诉。全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将士冤屈的表达,强烈地传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四首·其三》是唐代诗人常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诗歌作品。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的顶峰,但同时也隐含着动荡不安的因素,如边疆战事不断、宫廷权力斗争等。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在寻求自己的出仕之路。
常建出身贫寒,但他才华横溢,自幼勤奋好学。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常建屡次不第,这使得他愈发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生的无常。然而,这种坎坷的经历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常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抒情而不矫情,寓情于景,抒发心中的忧虑与感慨。
这首《塞下曲四首·其三》正是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作品。通过描绘边疆战场的惨烈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