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鸟洋观鱼

标题包含
鸟洋观鱼
桃花飐浪龙先化,翠网曾牵出万艘。拨剌金鳞轻拾块,南风一席乱云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桃花在波浪中绽放,如龙的初化;翠绿的渔网曾经捕捉过无数的鱼。金色的鱼儿在水中轻轻跳跃,南风吹拂,一片混乱的云朵浮动着。
去完善
释义
1. 鸟洋:字面意思为鸟游之地,这里指代的鱼梁洲,即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上的一个沙洲。因其地势低下,河水环绕,好似鱼类潜藏之处,故称“鱼梁”,又称“鱼梁洲”。由于当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渔场,所以这首诗描绘了在此处观鱼的情景。 2. 桃花飐浪:形容桃花开放季节,江水荡漾的情景。桃花,即桃树的花朵;飐,吹拂,摇曳之意;浪,波浪。 3. 龙先化:龙化为鱼的现象,这里的“龙”指的是“鲤鱼跳龙门”中的龙门鱼。古人认为鲤鱼跃过龙门便能化身为龙,这个说法在诗中象征著对成功的渴望。 4. 翠网曾牵出万艘:翠网,绿色的渔网,此处指代渔船;万艘,形容数量众多。这句话是说,翠绿的渔船在江面上繁忙地捕捞着鱼儿。 5. 拨剌金鳞:描述鱼儿在水中翻跃的场景。拨剌,鱼儿在水中跳跃的声音;金鳞,金色的鱼鳞,此处以金色来形容鱼鳞的光泽,象征着丰收与繁荣。 6. 轻拾块:拾取小块鱼肉。轻,轻松地;拾块,捡拾小块鱼肉。 7. 南风一席乱云浮:描绘了微风吹拂,天空飘浮着云朵的景象。南风,南方的风;一席,一片;乱云,飘忽不定的云彩。
去完善
赏析
《鸟洋观鱼》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渔家乐的生活情景。诗人朱晞颜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江南的鱼米之乡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水乡风情。 诗的开头,“桃花飐浪龙先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盛开时节的江南水乡风光。桃花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生姿,江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涟漪,仿佛有一条神龙在江水中翻腾起舞。这一句既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又为后面的捕鱼场景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翠网曾牵出万艘”,则是描写了渔民们在桃花江上捕鱼的热闹场景。翠绿的渔网如同一条条彩带,穿梭在江面上,牵引出无数的渔船。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渔家乐的繁忙景象,同时也透露出渔民们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紧接着的“拨剌金鳞轻拾块”,则是对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的生动刻画。金鳞是指金色的鳞片,这里用来形容活泼的鱼群。鱼儿在水面上跳跃,拨动着水面,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而“轻拾块”则是指渔民们轻松地捕捉到这些活泼的鱼儿。 最后一句“南风一席乱云浮”,则是通过对南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南风轻轻吹过,就像是一席乱云飘过天空,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祥和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呼应了开篇的“桃花飐浪”,而且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鸟洋观鱼》是南宋诗人朱晞颜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阶段,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朱晞颜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受到了当时文坛的赞誉。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历过宦海浮沉、家道中落等人生波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鸟洋观鱼》这首诗中,朱晞颜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认为,无论是鸟还是鱼,都有其生存的道理和规律,人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珍惜生命,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朱晞颜的人文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南宋诗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