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行花圃
习习春风软,迟迟春日暄。
生意遍宇宙,尽托青皇恩。
屏翳刚作恶,一夜如翻盆。
奔流万壑怒,比晓千山昏。
鸣鸠唤我起,杖屦行中园。
呼僮理僵仆,春事无半存。
蓬蒿增意气,兰药遭排根。
虽无桃李妍,却有桑麻繁。
万化相除谢,此理谁明论。
去去勿复辨,荣枯任乾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感觉温柔舒适,春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温暖而持久。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生机,这全都依赖于春天美好的恩赐。然而云神屏翳突然兴起了狂风暴雨,一夜之间就像翻了盆一样。激流冲破山谷,黎明时山色昏暗。早晨被鸠鸟叫醒,穿着鞋子在花园中游荡。呼唤小童清理掉冻死的植物,但春季的景象已消失大半。虽然没有了桃李的娇艳,但桑麻却长势旺盛。万物相互更迭交替,这个道理谁又能说的明白呢?不必再去分辨其中的是非,就让它们在天地间荣枯自若吧。
去完善
释义
1. 习习:形容微风和畅的样子。
2. 迟迟:温暖舒适的样子。
3. 青皇:春天之神,这里指代春天。
4. 屏翳:风神,掌管风和雨。
5. 万壑:万水千山的意思,形容地势险要。
6. 鸣鸠:杜鹃鸟的别称,常用于春天的诗文中。
7. 杖屦:手杖和鞋子,表示步行。
8. 僵仆:死去的草木。
9. 兰药:兰花和草药,这里指代植物。
10. 桑麻:桑树和麻草,是古代重要的农作物。
11. 除谢:消除消解的意思。
12. 去去:离去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雨后行花圃》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春雨过后花卉、草木的变化,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无尽魅力。在诗人眼中,大自然的变化是生命之美的体现,也是万物生息的规律。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生命的无常进行了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行花圃》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黄公度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庆元年间(1195-1197年),即宋光宗赵惇时期。
黄公度在这个时期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被贬谪到地方担任闲职。这一时期的宋朝政治相对混乱,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士人之间的权力斗争激烈。而与此同时,北方金国的威胁也使南宋朝廷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黄公度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以诗言志,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雨后行花圃》正是他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雨后天晴的花圃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