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子厚乞巧文

标题包含
读子厚乞巧文
不见牛郎不秉钧,一时虽拙有清芬。 附棋待诏皆因巧,何用翻成乞巧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读子厚乞巧文》是宋代诗人舒邦佐的诗作。下面是诗词中的部分词句注释: 1. 子厚:即柳子厚,唐朝著名文人柳宗元。他的文章才情横溢,尤其在诗歌方面颇有成就。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子厚”来指代柳宗元的作品。 2. 乞巧文:这里指的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乞巧文》。该文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表达了对官场上投机取巧者的讽刺。 3. 不见牛郎不秉钧:这里的“牛郎”指的是天上的牵牛星,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断,每年七夕才能相会一次。这句话意味着作者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能在官场上取得成功,而并非靠投机取巧。 4. 一时虽拙有清芬: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有些人在某段时间内可能表现得不那么出色,但他们仍然有着高尚的品质和才能。这里作者是在赞扬那些在官场上没有投机取巧的人。 5. 附棋待诏皆因巧:这句诗是在描述那些通过依附权贵、趋炎附势的人,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作者在这里对这些人的行为表示了讽刺和批评。 6. 何用翻成乞巧文:这句诗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有人通过投机取巧得到了成功,又何必去写那篇《乞巧文》来讽刺这种行为呢?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舒邦佐读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乞巧文》后有感而发之作。首先“不见牛郎不秉钧”两句,引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比喻杜牧的才华如织女星般闪耀,但并未得到像牛郎那样在朝廷担任要职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耿直,反而使他在这世上如同“拙人”一般。紧接着“一时虽拙有清芬”则表达了尽管杜牧未能像那些工于心计的人一样得到荣华富贵,但他却因为诗才横溢,使他的诗篇流传千古,宛如盛开的芬芳花朵。然后“附棋待诏皆因巧,何用翻成乞巧文”则是说,通过依附权贵来求取功名,虽然看似聪明,却并不是真正的才智,而这种虚假的才能和智慧的拥有者,最后只能落得写“乞巧文”祈求天神赐给他们智慧的下场,因为他们失去了真正获取智慧的途径。整首诗寓意深刻,颇有意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子厚乞巧文》是南宋文学家舒邦佐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文来表达他们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关怀。 在舒邦佐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这使得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对那些过分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表示了谴责。这种心态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读子厚乞巧文》就是其中的一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当时,许多士人为了谋求功名,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试。这种现象使得科举制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形式的“乞巧”。诗人通过阅读苏辙的《乞巧文》,感受到了其中的哀愁和无奈,从而引发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