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张漕茶山喜雨

标题包含
次韵张漕茶山喜雨
天公积愤何曾雪,遑恤茶工贪揽撷。 无聊桃李困迟迟,暗白蔫红飞乱撷。 谁疏天汉下穹窿,苦厌风霾昏嵽嵲。 行台使者扫云手,酾酒丛祠拜灵蕝。 归来一雨动三日,沟壑遗民起垂绝。 岂唯枪旗各呈露,更喜笋蕨争芽茁。 明朝击鼓万指集,云蹬携籝穿曲折。 红尘一骑天容开,顾渚蒙山坐销歇。 帝觞尝罢思苦口,公如子牟心魏阙。 金銮谏舌夜生尘,回首山中记同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积蓄的愤怒何时能消散?哪有时间去关心采茶人的贪婪采摘呢! 那些无精打采的桃李受困于时光迟缓,它们半凋谢的苍白花瓣纷飞四散。 是谁梳理了天空中的银河,使它畅通无阻,厌倦了那浓重的雾霾和阴暗的山峦。 出行的使者在祭坛上扫除乌云,在神灵的祭祀台上献上美酒。 归来时,连绵三天的春雨滋润着大地,沟壑间的百姓重新焕发生机。 不仅茶叶焕发新芽,竹笋和蕨菜也争相探出头来。 明天将敲响战鼓,数万人汇聚在一起,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路,背篓里满载收获。 红尘中的一匹快马敞开天边的容颜,把顾渚和蒙山的宁静打破。 皇帝品尝完苦涩的茶汤,想起国家的治理还待努力。大臣们像子牟那样心怀朝廷,在金銮殿上讨论国政到深夜,却忘了回望深山里的共同品茶之趣。
去完善
释义
1. 天公积愤何曾雪:"天公积愤"是指长期的旱灾,"何曾雪"表示未曾得到缓解。 2. 遑恤茶工贪揽撷:"遑恤"是无暇顾及的意思,"茶工"是采茶工人,"贪揽撷"是说他们忙着采摘茶叶。 3. 无聊桃李困迟迟:"无聊"是不安的样子,"桃李"是比喻那些因干旱而凋谢的果树,"困迟迟"是说它们因长期干旱而萎靡不振。 4. 暗白蔫红飞乱撷:"暗白蔫红"是指凋谢的花朵,"飞乱撷"形容凋谢时纷乱的景象。 5. 谁疏天汉下穹窿:"疏"是疏导的意思,"天汉"指银河,"穹窿"是高大的天空,这句话表达的是谁能像天河一样灌溉大地。 6. 苦厌风霾昏嵽嵲:"苦厌"是厌恶的意思,"风霾"指大风造成的沙尘暴,"昏嵽嵲"形容雾霾使山峰看起来昏暗不明。 7. 行台使者扫云手:"行台使者"是地方长官,"扫云手"是形容他有办法扫除阴霾。 8. 酾酒丛祠拜灵蕝:"酾酒"是把酒水倒入杯中的意思,"丛祠"是建在山林中的神庙,"拜灵蕝"是指在神庙里祭拜神灵。 9. 归来一雨动三日: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场及时的大雨下了三天三夜。 10. 沟壑遗民起垂绝:"沟壑遗民"是指生活在穷乡僻壤的百姓,"起垂绝"是说这场大雨使得他们的生活有了希望。 11. 岂唯枪旗各呈露:"枪旗"是茶树的嫩芽,"呈露"是显露出来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茶树嫩芽因雨水滋润而茁壮成长。 12. 更喜笋蕨争芽茁:"笋蕨"是一种竹笋和一种蕨类植物的统称,"芽茁"是形容嫩芽生长旺盛,这句诗意味着植物都在争抢阳光雨露。 13. 明朝击鼓万指集:"明朝"是明天的意思,"击鼓"是召集人们的信号,"万指集"是说人们都聚集在一起。 14. 云蹬携籝穿曲折:"云蹬"是高山小路,"携籝"是带着背篓的意思,"穿曲折"是形容山路曲折难行。 15. 红尘一骑天容开:"红尘"是比喻繁华世界,"一骑"是骑马的人,"天容开"是形容天空变得明朗。 16. 顾渚蒙山坐销歇:"顾渚"和"蒙山"都是产茶的著名山脉,"坐销歇"是形容喝茶时的悠闲状态。 17. 帝觞尝罢思苦口:"帝觞"是指皇帝的宴席,"苦口"是良药苦口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皇帝品尝完茶后会想起良药的苦涩味道。 18. 公如子牟心魏阙:"公"是对朱松的尊称,"子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贤者,他因为忧虑国家大事而生病,"魏阙"是古代官署的大门,这句诗的意思是,朱松就像子牟那样关心国家大事。 19. 金銮谏舌夜生尘:"金銮"是皇宫的代称,"谏舌"是进谏的话语,"夜生尘"是比喻很久没有用到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朱松在皇宫里的谏言已经很久没有被采纳了。 20. 回首山中记同啜:"回首"是回忆的意思,"山中"是指隐居于山野的日子,"同啜"是一起品茶的时光,这句诗的意思是,朱松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一起隐居品茗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松为庆祝茶山地区降雨而创作的。全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雨滋润万物、茶山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民生改善的期望。 在诗歌开头,朱松通过对天积愤怒的现象进行反思,强调了农事的紧迫性。他用“桃李困迟迟”的形象描绘了干旱对植物的影响,用“暗白蔫红飞乱撷”来形容花朵凋谢的景象,突显了自然的脆弱和人们对降雨的渴望。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扫除阴霾的使者形象,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和感激之情。他形容雨水如从天汉降下,洗去了山顶的风霾,使人们能够在灵祠前祭拜。这表明诗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相互交织,展示了他对社会秩序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降雨之后茶山地区的景象。他不仅关注茶叶的生长,还提到了笋蕨等植被的复苏,表现了诗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同时,他还写到茶山周边的民众因这场及时雨而获得生存的希望,以此表达出他对民生问题的关心。 结尾部分,诗人借皇帝的赏赐和对山林生活的回忆,寓含着对天子圣明的赞美和对山水之趣的怀念。但他并未沉溺于此,而是不忘进谏的责任,提醒自己在金銮殿上为民生疾苦发声。这种“金銮谏舌夜生尘”的表现,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张漕茶山喜雨》是南宋诗人朱松于公元1143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朱松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初期,当时金兵入侵,国家风雨飘摇。朱松本人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积极参与抗金活动,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 在创作这首诗时,朱松正担任宣州刺史的职务,他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和抵抗金兵。这一年,南方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枯死,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祈求降雨,朱松和当地的官员、百姓一起到茶山寺求雨。就在他们祈祷的过程中,天空下起了大雨,朱松激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次韵张漕茶山喜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