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
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
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里孤云,自由漫步,朋友在哪里?
在寒冷的窗前,我仍然记得过去走过的那条路。
连昌附近的柳树已经很少了,最重要的是,很难听到夜晚的雨声。
惊讶地回到寂静的夜晚,看着蜡烛的光影,谁在我身边说话呢?
张绪(指古人的诗句)。
什么时候回家?
已经零落了,我在断桥旁边看着鸥鹭。
在遥远的旅途中,此刻的心情非常痛苦。
我只担心再次流下西州的泪水,想知道杜曲(指故乡)的人们还在吗?
恐怕那些穿着绿色衣服的人,正顶着梅花站在那棵树上。

去完善
释义
1. 万里孤云:形容离乡背井,漂泊天涯的孤独感。
2. 清游渐远:指远离家乡,游历四方。
3. 故人何处:指失去联系的朋友,不知他们身在何处。
4. 寒窗梦里:形容在寒冷的夜晚梦见故乡。
5. 经行旧时路:指曾经走过的地方。
6. 连昌约略无多柳:连昌,指连昌宫,位于今河南洛阳;无多柳,指连昌宫中的柳树。
7. 第一是、难听夜雨:形容夜雨的声音难以忍受。
8. 谩惊回凄悄:形容回到凄凉的环境中,心情沉重。
9. 看相烛影,拥衾谁语:形容一个人在黑暗中,无法与人交流。
10. 张绪:张绪,南朝梁代著名书法家,这里用来形容优美的景色。
11. 归何暮:指归乡的日子何时到来。
12.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形容断桥上的柳树和鸥鹭半凋零的景象。
13. 天涯倦旅:形容在天涯漂泊,感到疲惫。
14. 此时心事良苦:指此时的心情非常痛苦。
15. 只愁重洒西州泪:西州,指西晋时期的一个地区;泪,指思念家乡的泪水。
16. 问杜曲、人家在否:杜曲,指唐代长安城中的一个地区;人家,指人们的家。

去完善
赏析
《月下笛》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离别的思念之情。词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首句“万里孤云,清游渐远”,以孤云和清游的形象,传达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孤云飘荡在万里之外,象征着作者的漂泊不定;清游渐远,则表示他与故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形象地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离别的痛苦。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在梦中回忆起与故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寒窗梦中的记忆,让人不禁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与故人共同走过的道路,如今已成为永恒的回忆。
接下来,“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以连昌柳和夜雨的形象,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寂寥。连昌柳的凋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夜雨的寂静,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这种对景物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伤。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这三句词描绘了月夜中,作者与故人相见的场景。烛光映照下的身影,充满了凄凉和寂寥;两人相拥被子,却无言相对,这种情景让人感慨万分。
下片“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以半零落的柳树和依依的鸥鹭,描绘了月夜中的自然景色。断桥上的鸥鹭,象征着作者的离愁别绪;夕阳西下,归途未归,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在天涯倦旅之际,心中所承受的痛苦。此时的离别,让作者的心事变得非常沉重,这种心情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以西州泪和杜曲人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西州泪是指作者流下的泪水,而杜曲人家则是故人的住处。这种对景物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念。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这句词以翠袖和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祝愿。翠袖倚梅,象征着故人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保持高尚的品质。这种对景物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人的敬意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下笛》是南宋著名词人张炎的作品,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在那时,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张炎出身世家,少年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随着南宋的灭亡,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张炎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于是将心中的感慨化作一首首词篇。
《月下笛》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这首词中,张炎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乱世中的孤独、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张炎复杂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