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登快哉亭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清蝉愉快地鸣叫着,在尘土飞扬的路途中寻找回家的路。
身体抱恙时借酒消愁,醒来倚靠在楼上心中满是无尽的哀伤。
乌鸦带着夕阳的影子投进了古老的寺庙,小草披着夕阳的余晖闯入破败的古城。
再次辜负了故乡秋天菊花的约定,只觉得秋风吹起了头发。

去完善
释义
1. 快哉亭:位于徐州东南的云龙山上,是观赏黄河三峡之胜景的最佳处。
2. 经雨清蝉:雨后出现的蝉。
3. 征尘:路上的尘土,指骑马经过长途跋涉。
4. 归程:回程的路。
5. 鸦带斜阳投古刹:乌鸦带着夕阳的光辉飞向古老的寺庙。
6. 草将野色入荒城:野草的绿意渐渐进入荒凉的城市。
7. 故园:故乡,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苏州。
8. 黄华:菊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病愈后登上快哉亭时的心情和所见所闻。诗句中描绘了清新的夏日景象,如“经雨清蝉得意鸣”一句生动地展示了雨后清脆的蝉鸣;而“征尘断处见归程”则展现了在旅途中看到回家的路的喜悦。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因生病而酗酒的情况,以及梦见家乡后的复杂情感。“鸦带斜阳投古刹”描述了夕阳下的乌鸦飞向寺庙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草将野色入荒城”则表现出大自然的美景和寂静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未能回到家乡、只能感受到秋风在头上吹过的无奈与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后登快哉亭》是宋代诗人贺铸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97年左右。这一时期,贺铸因病辞去职务,回到家乡苏州休养。在这期间,他得以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将个人遭遇和感慨融入诗词创作之中。
此时正值北宋后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日益严重,民间疾苦也颇受关注。贺铸作为一名文人,一方面承受着身心疲惫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敏锐地感受到了国家、社会的危机。在登临快哉亭时,他以病后的视角回顾了自己历经沧桑的一生,并借眼前的山水风光抒发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正是这种特殊的人生阶段和社会背景,使得这首《病后登快哉亭》具有了深刻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成为了贺铸笔下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