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氏幽香亭
雪后园林无限好,松间风月有余清。
见他桃李动归兴,想见梅花不胜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后的园林美不胜收,松间的风月和月光都显得格外清新。看到桃李的花开花落让人不禁生起思乡之情,想象那梅花盛开的美景定会让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氏幽香亭:未详何指。可能为作者友人所居之亭。
2. 吴儆:字益恭,南宋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
3. 园林:此处指刘氏幽香亭所在之园圃。
4. 松间:松林之间。
5.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景色。
6. 有余清:谓风清月明,令人心旷神怡。
7. 桃李:桃花李花。此处暗示春光短暂。
8. 归兴:思归之情。
9. 胜情:犹言难禁之情。此处形容见到梅花时的喜悦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题刘氏幽香亭》是宋代诗人吴儆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雪后园林的美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幽香亭环境的赞赏和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雪后园林无限好”描绘了雪后的园林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次句“松间风月有余清”则通过描述松间的风月和清香,进一步强调了幽香亭的优美环境。
第三句“见他桃李动归兴”中,作者以桃李为例,表达了自己在见到这些美景时的感慨。最后一句“想见梅花不胜情”,则是通过想象梅花盛开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刘氏幽香亭》是南宋诗人吴儆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在这个时期,吴儆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落,他先是被任命为江西宪,但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臣,被降为江南东路安抚使,后又因失职被贬谪为广东提举常平官。然而,尽管遭受了多次挫折,吴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忠诚廉洁,公正无私。他的品行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最终被任命为福州知州。
在《题刘氏幽香亭》这首诗中,吴儆以幽香的兰花作为比喻,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信念。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也展现了吴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