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宴邕守乐语

标题包含
宴邕守乐语
驺驭曾鸣帝里珂,一麾出守古牂牁。 龙媒入贡汉天子,铜柱重闻马伏波。 万里争传麒麟像,满城欢唱旧襦歌。 著人茉莉花如雪,不醉花前花奈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马车在古都中嘹亮地响起,如今已远离故土,来到古老的牂牁地区。神驹被献给了汉朝的天子,而铜柱上的功勋则是为了纪念英勇的马伏波将军。在遥远的征途上,人们纷纷传颂着麒麟的形象,满城的老百姓欢快地唱着古朴的歌谣。盛开着的茉莉花犹如白雪一般纯洁美丽,如果不沉醉于这花前的美景,那么花儿又能怎么办呢?
去完善
释义
1. 驺驭:古代贵族出行时引路的马匹及骑士。这里借指官员的车驾。 2. 帝里:京都,这里指代中原地区。 3. 一麾:指挥令,形容治理一方的政务。 4. 牂牁:古地名,位于今中国贵州省一带。 5. 龙媒:神骏的马,这里用来比喻当地进贡的优秀人才。 6. 铜柱:汉武帝于交趾所立铜柱,以彰显武功。这里用来表示历史的辉煌。 7. 马伏波:东汉名将马援,因平定南越而被封为伏波将军。这里借用他的故事来描述历史上的战功。 8. 麒麟像:古人认为麒麟是祥瑞的象征,用以表达对地方长官的敬意。 9. 襦歌:古代的民间歌曲。 10. 茉莉花如雪:形容茉莉花的洁白美丽。 11. 不醉花前花奈何:意为在花前畅饮美酒,享受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古诗词。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邕守(古代官职)举行宴会的情景。诗句中的“驺驭曾鸣帝里珂”、“一麾出守古牂牁”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场景和官员离京赴任的情景。接下来的“龙媒入贡汉天子,铜柱重闻马伏波”两句,则表达了皇帝重视边疆地区发展的心情以及当地人民对汉朝皇帝的敬意。接下来“万里争传麒麟像,满城欢唱旧襦歌”两句,既表现了人民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最后两句“著人茉莉花如雪,不醉花前花奈何”则意味深长,既有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情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宴邕守乐语》是宋代诗人吴儆的一首作品,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1162年)。这一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吴儆作为当时的文人,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变革,他的作品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这首《宴邕守乐语》中,吴儆通过描绘邕州地区热闹繁荣的宴会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南宋朝廷在抵抗金兵入侵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