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
君不见孔明书台遗庙旁,古书不见台荒凉。
卧龙未起蜀天远,茅庐日日空南阳。
赤符光寒白水涸,秣陵王气犹能作。
璋若婴儿操虎狼,脱去荆州殊不恶。
十倍奇才安用书,此台昔时知有无。
蜀人思君识古处,未若江水存兵图。
黄冠所居门第改,祇有坊名今尚在。
安得台边见古人,秋草重生类书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诸葛亮的纪念遗迹吗?古老的书籍无法理解这里的荒凉。虽然卧龙的雄才大略还没有显现出来,但那景象如同乌云一般遥远。他的茅庐每天仍然孤独地在南阳。红色的光芒在寒冷的白天闪耀着,秣陵的气概依然雄壮。刘备就如同一个婴儿面对凶猛的老虎和狼,他离开了荆州,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虽然有十万倍的奇才来辅助他,但这曾经的舞台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四川的人们思念着他,意识到古老的地方还在那里,但现在看来却像长江水一样包容着军事地图。诸葛亮曾经居住的门庭已经被改变,只有那个地方的名字依然存在。希望能在那里的边缘再次见到古人,就像秋天的草地再次有了书籍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1. 孔明书台:指诸葛亮读书的地方。孔明是诸葛亮的字。
2. 卧龙:诸葛亮曾被称为“卧龙”,此处借指他的韬晦之志。
3. 蜀天:蜀地的天空,这里代指蜀国。
4. 茅庐:即诸葛亮的居所,泛指隐士的住处。
5. 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是诸葛亮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6. 赤符:古代谶纬家认为帝王受命之兆。这里可能指刘备起兵。
7. 秣陵:今南京市,这里可能指南京一带的地域。
8. 王气:封建时代指帝王之气,预示将有天子诞生。
9. 璋若婴儿操虎狼:刘璋是刘备攻打的对象,这里暗示刘璋势力弱小。
10.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包括今湖北、湖南二省及河南、陕西、广东、广西四省的一部分。这里可能是刘璋试图脱身之地。
11. 奇才: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12. 安用书:充分使用自己的才能。
13. 兵图:军事地图。这里可能指孔明对战争形势的了解和战略规划。
14. 黄冠:道士。这里可能指孔明的道观。
15. 坊名:街道名称。这里可能是指诸葛亮居住过的街道。
16. 类书带:类似古籍的书带。这里可能是指书台的荒废状态。
去完善
赏析
《书台》这首诗,以诸葛亮为主题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意和怀念。“君不见孔明书台遗庙旁,古书不见台荒凉”两句描绘了书台的荒废和古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而后面"卧龙未起蜀天远,茅庐日日空南阳"两句则表现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则是描述了诸葛亮的才智和英勇,如“赤符光寒白水涸,秣陵王气犹能作”,这两句表现了他以智谋克敌制胜的才能,使人们想起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全诗表达出作者对于诸葛亮的无比崇敬,并藉由历史的回溯表达出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台》是宋代诗人宋京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书台的宁静和超脱,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台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精神享受。通过对书台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1279年之间,也就是宋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繁荣时期,文人墨客们对于知识和学问有着极高的追求。而诗人宋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书台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段时间里,宋京的人生际遇主要体现在他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未能金榜题名,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此为主题,表达了对知识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宋京的创作密切相关。宋朝的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的交往频繁,这对于宋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融入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