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浅浅溪流短短篱,碧于深处小茅茨。
想无俗子知踪迹,小款梅花细说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浅:表示溪流很窄,水流缓慢。
2. 短篱:指矮矮的竹篱笆,用于形容田园生活。
3. 碧于深处:碧是绿色,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茂密的树林深处。
4. 小茅茨:茅茨是指用茅草做屋顶的房子,这里指简陋的小房子。
5. 想无俗子知踪迹:俗子指的是凡夫俗子,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里指没有谁知道他的隐居生活。
6. 小款:小额度的开支,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招待朋友时花费不多。
7.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雅脱俗的风范。
8. 细说诗:通过吟咏诗歌来表达自己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山居》中,诗人刘应时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间生活画卷。首句“浅浅溪流短短篱”以浅显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山间小溪与篱笆相映成趣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下来的“碧于深处小茅茨”一句则通过描述位于碧绿深处的小茅屋,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想无俗子知踪迹,小款梅花细说诗”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想象着在山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有梅花陪伴在身边,可以尽情地欣赏诗词之美。这种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也反映出他渴望远离尘世纷扰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间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刘应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是南宋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此时正处于南宋中期,金朝已经占领了北方广大地区,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刘应时是一位出身贫寒的文人,他一生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在这首诗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感到失望和痛苦,纷纷选择隐逸生活,以求心灵的慰藉。而刘应时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总的来说,《山居》这首诗歌是在南宋中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