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篇
南州美女娇如花,天然艳质轻铅华。修眉皓齿鬓学鸦,步摧压鬓金凤斜。琼瑶肌肤绝纤瑕,绣裙锦袂蒸云霞。腰悬双佩首六珈,吐词芬馥如春葩。移莲延伫当窗纱,碧天云门见姮娥。容仪窈窕信莫加,道傍观者生咨嗟。行人或过犹回车,媒氏通好何纷拿。玉帛不备当奈何,托身愿得良名家。鸾箫双吹成配嘉。主君中馈为调和,百年燕婉期无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美女美若花,天生丽质不需妆。修长的眉毛和洁白的牙齿,乌云般的头发下,步伐轻快,如金凤般优雅。肌肤如玉,绝无瑕疵,锦绣的衣裙如同云霞一般。腰间挂着双佩,头上戴着华丽的头饰,说话的香气如同春天的花朵。她就像莲花一样在窗前徘徊,蓝天与白云相映,她的容颜如此美丽,让人惊叹不已。路边的人看到她都停下了脚步,赞美她的美貌。行人经过都忍不住回头看,媒人纷纷为她做媒。如果嫁妆不够该怎么办呢?我愿意嫁给一个善良的家庭。美好的姻缘需要两人共同营造,期待百年的幸福生活。
去完善
释义
《美女篇》是唐代诗人陈政创作的一首描绘女子美貌的诗。下面是诗中词语的解释:
1. 南州:指南方地区。
2. 铅华:古代妇女化妆用品,这里指浓妆。
3. 修眉:长而美的眉毛。
4. 皓齿:洁白的牙齿。
5. 鬓学鸦:形容头发乌黑。
6. 步摧压鬓:走路时头上的凤钗轻轻摆动。
7. 金凤斜:指金凤凰形状的饰品。
8. 琼瑶肌肤:形容皮肤白皙光滑。
9. 纤瑕:细微的瑕疵。
10. 绣裙锦袂:绣花裙子和锦缎上衣。
11. 蒸云霞:如同云霞般灿烂。
12. 双佩:指挂在胸前的饰物。
13. 六珈:古代女子的头饰。
14. 吐词芬馥:说话言辞优美。
15. 春葩:春天的花朵。
16. 移莲:形容女子走路轻盈。
17. 延伫:长时间站立。
18. 当窗纱:站在窗前。
19. 碧天云门:蓝天白云。
20. 姮娥:嫦娥。
21. 容仪窈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22. 信莫加:无法比拟。
23. 道傍观者:路边的行人。
24. 生咨嗟:心生感叹。
25. 犹回车:指回头再看。
26. 媒氏:古代媒人。
27. 通好:说亲事。
28. 纷拿:忙碌。
29. 玉帛:彩礼。
30. 托身:寄托终身。
31. 良名家:好人家。
32. 鸾箫双吹:比喻成婚。
33. 配嘉:美好的一对。
34. 中馈:家庭内务。
35. 为调和:负责家务。
36. 燕婉:夫妇恩爱。
去完善
赏析
《美女篇》是诗人陈政描绘一位南国佳人美貌与才情的诗篇。首句“南州美女娇如花”以花的美丽来比喻女子的容貌,显示出女子明艳动人、楚楚动人的气质。接下来通过“天然艳质轻铅华”“修眉皓齿鬓学鸦”“步摧压鬓金凤斜”等诗句,具体描绘女子的体态和举止,强调其脱俗之美。在“琼瑶肌肤绝纤瑕”一句中,诗人以“琼瑶”形容女子的肌肤洁白如玉,表达出她的纯洁无暇。而“绣裙锦袂蒸云霞”则将女子的服饰描绘得如同绚丽的云霞一般,显示出其华丽高雅的气质。
“腰悬双佩首六珈”与“吐词芬馥如春葩”则是表现女子的内在气质。佩戴的饰品与华丽的言辞相互映衬,表达了这位女子才貌双全的特点。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外界的反应:“移莲延伫当窗纱,碧天云门见姮娥。容仪窈窕信莫加,道傍观者生咨嗟。”美丽的女子吸引了路人的目光,甚至让路边的行人为之赞叹不已。这恰恰反衬出女子的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随后“行人或过犹回车,媒氏通好何纷拿。玉帛不备当奈何,托身愿得良名家。”描绘了女子受到众多求爱者的追捧,但她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家共度余生。最后两句“鸾箫双吹成配嘉。主君中馈为调和,百年燕婉期无它。”则表示女子找到了理想伴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首诗借美丽的女子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对女子美貌、才情以及世人对她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美女篇》是南宋诗人陈政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时值南宋末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诗人陈政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通过对一个美丽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陈政的一生中,他曾在南宋官场担任过多种职务,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在45岁时辞官回乡,致力于文学创作。这一时期,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艺术和社会现实问题。这些经历使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文关怀。
在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军事失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与此同时,许多文人墨客却热衷于歌功颂德、吟咏风月,对社会现实视而不见。陈政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决心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因此,在他的笔下,美丽女子的形象成为了象征美好事物的符号,她的消逝则寓含着对时代不幸的哀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