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华林酒满劝长星,青漆楼高未称情。
麝壁灯回偏照昼,雀航波涨欲浮城。
钟声但恐严粧晚,衣带那知敌国轻。
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华美的林中斟满美酒,向长星敬劝。碧绿的楼阁虽高,却仍难表达深深的情意。麝香壁上灯火通明,照耀着白日,小小的舟船仿佛要随着波涌的潮水漂浮城市之上。钟鸣声可能是在提醒暮色降临,但在忧虑之中怎能听到,束腰的衣带轻易地让人感受到了国家沉重的问题。这风华流泻之地,也已被无尽的悲哀和感慨所覆盖,只为了那个有才情的佳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华林:指的是南朝皇家园林,此处指代南朝宫廷。
2. 长星:古代对彗星的称呼,此处可能意指美好的时光或皇帝。
3. 青漆楼:古人称油漆为“青漆”,楼高且饰以青漆,表示华贵。
4. 麝壁:指壁画的香味如麝香般浓郁。
5. 雀航:桥名,在南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附近。
6. 波涨欲浮城:形容水势高涨,像要淹没城市。
7. 钟声但恐严粧晚:借钟楼敲钟的声音,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8. 敌国轻:意为没有将敌对国家放在眼里,不重视战事。
9. 千古风流佳丽地:南朝古都盛产才子佳人,风景优美,留下了许多风流佳话。
10. 兰成:陈后主的名臣江总字兰成,这里代指有才之士。
去完善
赏析
《南朝》刘筠:这首诗通过对南朝华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哀思。首联以“酒满劝长星”写出南朝的繁华,而青漆楼高则暗示着当时的奢侈。颔联描绘了麝壁灯回、雀航波涨的场景,展现出南朝的富丽堂皇。颈联中,钟声让人想起时间的流逝,衣带象征南朝的衰弱。尾联以“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收尾,表达出对南朝风流人物的哀思和对历史的感慨。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南朝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朝》是唐代诗人刘筠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孕育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等。
刘筠在年轻时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担任过侍御史、左补阙等官职。然而,由于他性格耿直,直言不讳,因此在官场屡遭排挤。在这首诗中,他以“南朝”为题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刘筠通过对南朝历史的描述,揭示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虚伪。他认为,南朝的衰落是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官僚们的腐化堕落所致。他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时代能够引以为戒,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重蹈南朝的覆辙。
总的来说,《南朝》这首诗是在作者身处复杂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创作的,它既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警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