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嘉州寄左绵王虞部

标题包含
嘉州寄左绵王虞部
江山如画望无穷,况属升平岁屡丰。 万树芙蓉秋色里,千家碪杵月明中。 断霞半著燕支木,零露偏留筀竹丛。 只欠流杯曲水宴,风流未与左绵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风景如画的江山一望无际,更何况我们正生活在国泰民安、连年丰收的岁月。在一片灿烂的秋色之中,芙蓉花盛开于万树之间;夜幕降临,明亮的月光洒在千家万户的砧杵之上。晚霞映照在燕支木上,犹如给它披上了红色的轻纱;竹叶上凝聚着零落的露珠,晶莹剔透。只差一场曲水流觞的风雅之宴,我们的风流才情便足以与古时的左绵相媲美。
去完善
释义
《嘉州寄左绵王虞部》石介 1. 嘉州:即四川乐山,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青衣江、大渡江三江汇流处。此处借指作者所在地。 2. 左绵: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一带。这里指代王虞部的家乡。 3. 王虞部:职位名,虞部是唐代尚书省礼部下属的一个部门,负责管理皇室园林、苑囿等事务。这里指代王虞部的身份。 4. 江山如画:形容景色优美如画的江山。 5. 况属升平岁屡丰:意思是说,如今正值国泰民安的盛世,庄稼丰收。升平,太平盛世;屡丰,年年丰收。 6. 万树芙蓉秋色里:意指在秋天的景色里,万树芙蓉竞相开放。芙蓉,即荷花。 7. 千家碪杵月明中:月明之夜,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碪杵,捣衣石和棒槌,泛指妇女捣衣的用具。 8. 断霞半著燕支木:断霞,晚霞;燕支木,一种具有红色汁液的树木。这句是说晚霞映照在燕支木上。 9. 零露偏留筀竹丛:零露,零落的露水;筀竹,竹子的一种。这句是说露水晶莹地停留在筀竹丛中。 10. 只欠流杯曲水宴:意指缺少一个像王羲之《兰亭序》中所描述的流水曲觞的雅集。流杯,古人曲水流觞的娱乐活动。
去完善
赏析
石介的这首《嘉州寄左绵王虞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图。诗人以“江山如画”开篇,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在诗人眼中,这江山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紧接着,诗人提到“升平岁屡丰”,表明此时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为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接下来,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万树芙蓉秋色里”一句,以满树的芙蓉花代表秋天的到来,展现出秋日的丰收景象。而“千家碪杵月明中”则描绘了家家户户在月光下忙碌的身影,体现了百姓的勤劳。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秋天的丰收和百姓的勤劳,还传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此外,诗人还通过“断霞半著燕支木”和“零露偏留筀竹丛”两句,展现了秋日夕阳下的美丽景色以及露珠滴在竹林上的生动景象。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将晚霞和露珠赋予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诗人感慨道:“只欠流杯曲水宴,风流未与左绵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人认为,若能在这样的美景中举办一场曲水流觞的宴会,那就更完美了。然而,这种风流韵事似乎只有在遥远的左绵才能享受到。这里,诗人流露出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嘉州寄左绵王虞部》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石介,诗的完成时间是公元978年,当时石介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期。石介是一位颇有文采和政治抱负的文人,然而他在现实政治斗争中的命运多舛,多次受到贬谪。这首诗是他被调任为嘉州知府时写给他的朋友王虞部的。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在政治上,权力斗争激烈,宦官、权臣把持朝政。面对这种局面,石介渴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现实的无情打击让他感到孤独和失落。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石介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境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