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修养

标题包含
修养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 我神不西亦不东,烟收云散何蒙蒙。 尝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 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 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 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 披图醮录益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 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耗费精神整天谈论虚幻的事物,没有必要把生命寄托在娘胎里。 我的灵魂既不偏向西方也不偏向东方,当烟雾消散,云开雾散时,一切都显得朦胧不清。 试着让我的身体像微风一样轻盈,温和的气息持续冲击着内心。 人们总是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徘徊,每回想一次便会收获一点启发。 只知道总是期盼着未来的一切,却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劝告各位修炼真性情并认清真正的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追求道家思想的人常常会违背自己的初心。 翻阅各种图谱和仪式记录只会让自己的心神更加混乱,这种方法怎么能帮助修炼身心呢? 内心的净土本来就蕴含着珍贵的力量,可惜很多时候人们不懂得珍惜,以至于真理被埋没在尘埃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修养:此诗主题是关于修身养性,保持心灵的宁静。 2. 虚空:指佛教中的“空”观念。 3. 归命于胎中:指人的生死轮回。 4. 我神不西亦不东:表明精神自在,不受方向限制。 5. 烟收云散:形容内心平静,纷扰尽消。 6. 微微风:指心灵状态的平和与舒适。 7. 道自冲:遵循自然之道,自我调整。 8. 一回存想一回出:指人们在寻求真理时不断进出思考的状态。 9. 一切望一切:追求世俗名利的过程。 10. 日损一日:逐渐失去自己的道德标准。 11. 修真:修炼心性,达到真实的境界。 12. 忤人:违反他人意愿。 13. 披图醮录:依赖外部力量祈求长生不老的方法。 14. 心田自有灵地珍:强调内心的修为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15. 明真汩没随埃尘:有真才实学的人却被埋没在尘埃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对于人生修养的独特看法。诗歌开篇即提出“损神终日谈虚空”的观点,认为人们花费大量时间谈论虚无的事物,而忽略了真正的内心修养。诗人指出,真正的修养并非寻求外在的寄托,而是要自我修炼,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 诗中的“我神不西亦不东”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独立与坚定。他认为,人们的信仰不应盲目追随某种潮流或观念,而是要在自己的内心寻找真正的信仰。这种信仰应该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外力的束缚。 接下来,诗人以“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等诗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修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他认为,人们总是在追求一些东西,但同时又在不断地放弃。这种状态就像是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寻找出路,却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心灵家园,不要被外界的各种纷扰所迷惑。他批评了那些只知道追求名利的人,认为他们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真正的意义。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看似修行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修行的真谛,只是在形式上做一些事情,这对于自身的修养并无益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修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引导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真实的自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修养》刘叉是中国古代唐代著名诗人刘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空前发展,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刘叉生活于这个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深受人们喜爱。 在《修养》这首诗中,刘叉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时,应该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