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春

标题包含
暮春
花飞簷语恰经旬,强半韶华断送频。 三月便晴三十日,一年只有一分春。 酒甘不饮心如醉,诗苦耽吟味越真。 欹枕北窗清梦觉,落红啼鸟伴幽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在屋檐下纷飞着,好像刚刚过去十多天的时光,大部分美好的年华都在频繁中消逝了。三月份的天气已经有30天是晴朗的,而一年之中只有一个月的春天。美酒虽然甘甜却无心去品尝,就像心已经醉了;诗歌虽然辛苦但却让人沉浸其中,味道愈发真实。在北窗下靠着枕头做梦醒来,落花和啼叫的鸟儿陪伴着我这个孤独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簷:古代屋檐下的滴水装置。这里可能指屋檐上滴水的声音。 2. 经旬:经过十天。这里指过去一段时间。 3. 强半:大半。这里表示大部分时间。 4. 韶华: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天。 5. 断送:消磨,浪费。这里表示春光消逝。 6. 三月便晴三十日:意指春天的晴朗天气持续的时间很长。 7. 一年只有一分春:这里指一年的春天只占四分之一的时间。 8. 耽吟:沉溺于吟咏。 9. 欹枕:斜靠着枕头。 10. 北窗:北边的窗户。这里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11. 清梦觉:从梦中醒来。 12. 落红:凋谢的花朵。 13. 啼鸟:鸣叫的鸟儿。 14. 幽人:指隐逸之人或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暮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受。诗人以花飞、韶华等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美景;同时,又以“强半韶华断送频”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诗歌的第二联,诗人通过对比三月和一年的春天,强调了春天的短暂,使人们更加珍惜当下。而在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则通过饮酒、作诗等行为,表达了他在面对春天逝去时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诗人以“欹枕北窗清梦觉,落红啼鸟伴幽人”结尾,呈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深深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是南宋诗人程炎子的诗作,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 在宋金对峙时期,程炎子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靖康之变、建炎南渡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金兵屡屡南下侵扰。由于战乱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程炎子深感国家的危难和百姓的苦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传达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