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翼之过天台
天台山水窟,人道是仙家。
白鹤挂寒溜,赤城飞暮霞。
独携筇杖过,莫畏石桥斜。
牢记经行处,归来向我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台山下的水潭,人们都说它像仙人的住处。
白色的仙鹤在寒冷的瀑布边休憩,红色的城墙被暮色渲染成晚霞。
独自带着手杖走过,不要怕那倾斜的石桥。
请牢记行走过的地方,回来的时候向我炫耀你的经历。
去完善
释义
1. 天台:地名,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以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山是中国道教南宗的发源地,故“人道是仙家”。
2. 白鹤:指白鹤峰,位于天台山上,相传是东汉高道葛玄炼丹处,峰顶有石如白鹤,所以称为“白鹤挂寒溜”。
3. 赤城:山名,位于天台县北,因山石呈红色,远望如城堡,因此得名。“赤城飞暮霞”描绘的是夕阳映照在赤城山的壮丽景色。
4. 筇杖:竹子做的手杖,这里指登山杖。
5. 石桥:即琼瑶仙桥,又称玉女桥,是天台山上的著名景点,长十余米,宽仅尺余,横跨两崖之间,故称“莫畏石桥斜”。
6. 经行:佛教术语,指僧人定时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借以修行。这里是诗人鼓励对方游览天台山时,要记住走过的景点,回来后可以向他讲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台山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天台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台山深厚的感情。
首句“天台山水窟”点明主题,指出天台山的山水之美。紧接着“人道是仙家”则将天台山与神仙居住地相联系,为全诗营造了神秘而崇高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白鹤挂寒溜,赤城飞暮霞”,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天台山的独特风光:白鹤挂挂在寒冷的溪流边,赤城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壮丽。这不仅表现了天台山的秀美,也寓含着人生哲理——即使生活中有困难和挫折,也不能阻挡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五、六句“独携筇杖过,莫畏石桥斜”诗人以告诫的语气告诉读者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就放弃前进。这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牢记经行处,归来向我夸”,诗人希望朋友能在游玩过程中记住美好的地方,回来之后可以和自己分享这些经历,进一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翼之过天台》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125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金国的入侵和国内的腐败使得国家局势岌岌可危。
赵汝鐩本人在南宋末年的生活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担任过县令等地方官职,但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此后,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问题。在这一时期,他与翼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赵汝鐩在送别翼之的过程中,回忆了他们之间的种种往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在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们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