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临川老儒王半山,文章未肯班传间。
亦有临淄晏元献,乐府一奏开天颜。
我来此州嗟何晚,前哲风流挽不还。
泉石黯淡山气瘦,芙蓉飘零秋意阑。
有客携诗来过我,议论磊落文波澜。
诗盟岂止寻宗派,理学犹规拜将坛。
风雷凛凛三寸舌,招槌贤拂佐天悭。
古来言行要相副,愿言大德不逾闲。
秋月皎皎鹤蹲蹲,春风泄泄禽关关。
江岷山兮溪嶓冢,天根蹑兮月窟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临川的老先生王半山,他的文章和独特见解并未被广泛传播。
也有临淄的晏元献,他写的乐府诗篇让皇上展露欢颜。
我来这个城市已经太晚了,那些前辈的风流我无法挽回。
山里的泉水石头显得暗淡无光,芙蓉花也在秋天里凋零飘落。
有客人带着诗篇来找我,他们的谈论充满了智慧和胸怀。
诗歌的探讨不应仅限于寻找流派,理学的探索也应在将坛上有所作为。
他们舌战风雷,挥动长袖如挥动鼓槌,辅佐天上的圣贤。
自古以来,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个人都能遵循道德规范。
在明亮的月光下,仙鹤独自伫立,春风轻轻吹过,各种鸟类的叫声此起彼伏。
江岷山的溪流源头,溪嶓冢的天根蹑行,我们都可以去攀爬月窟。
去完善
释义
1. 临川:地名,位于今江西省抚州市,此处借指王安石。
2. 老儒:年老的读书人,这里指王安石。
3. 王半山:王安石的别号,因其曾任尚书省左司郎中、秘书省少监等职,故称“半山”。
4. 班:排列、按等级。
5. 临淄: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此处借指晏殊。
6. 晏元献:晏殊的谥号。
7. 乐府: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8. 开天颜:使皇帝龙颜大悦的意思。
9. 此州:指作者所在的州郡。
10. 嗟:表示叹息的词语。
11. 前哲:先贤、前辈。
12. 风流:风度、风采。
13. 泉石:泉水与山石,这里代指山水风光。
14. 黯淡:暗淡无光。
15. 瘦:形容山气象征文人枯瘦的形象。
16. 芙蓉:荷花,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17. 阑:残,这里是形容秋天即将结束。
18. 有客:诗人自称。
19. 磊落:光明磊落。
20. 文波澜:文学作品的波澜起伏。
21. 诗盟:诗人之间的结盟。
22. 宗派:学术流派。
23. 理学:宋明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这里借指道统。
24. 将坛:古代任命将军时的祭坛,这里借指领袖地位。
25. 风雷:比喻气势磅礴的言论。
26. 凛凛:令人敬畏的样子。
27. 三寸舌:形容善于言辞的人。
28. 招槌:古代乐器,用于击打节奏。
29. 贤拂:贤能之士,这里指作者自己。
30. 佐天悭:帮助天意完成事情。
31. 言行:言论和行为。
32. 要:需要。
33. 相副:相符。
34. 愿言:希望。
35. 大德:道德高尚的人。
36. 不逾闲:不超越界限。
37. 皎皎:明亮的样子。
38. 鹤蹲蹲:形容仙鹤站立的姿势。
39. 春风泄泄:形容春风吹拂的样子。
40. 禽关关:形容鸟类鸣叫的声音。
41. 江岷山:岷江边的山。
42. 溪嶓冢:溪边的山峰。
43. 天根:天的根基,这里指高远的天空。
44. 月窟:月亮的起源地,这里指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次韵》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与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古人风采的敬仰之情。
首联以王安石、晏殊两位文人作为引子,赞美他们的文学成就,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中间四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与友人交流的场景,表达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先贤的敬仰。最后两联则通过对比日月星辰和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关于言行一致、德业双修的人生哲理。
全诗结构紧凑,韵律优美,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是南宋诗人许月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207年间。这一时期,南宋政权稳定,经济文化相对繁荣,但同时面临着金国的军事压力,国家处于外患内忧的困境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许月卿作为一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注。他的一生经历了科举失利、任职州县、辞官归隐等人生际遇。这些经历使他对朝廷的腐败、官僚的贪婪以及民间的疾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在诗歌创作方面,许月卿注重诗词的艺术表现力,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内涵。他的作品以抒写个人感慨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在《次韵》这首诗歌中,许月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乱年代的忧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