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
苍天映清水,下见白云飞。
天水从何来,飞云更何依。
人生亦如此,融结中有机。
此机即天命,吾心端不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蓝天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往下可以看到飘飞的白云。天空与水面交汇,来自何处?飞云依靠什么?人生也是如此,在融合和结集中自然存在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命运,我的内心始终保持真诚并不违背它。
去完善
释义
《苍天》的注释如下:
1. 苍天:指代天空。
2. 映清水:在清澈的水面上映出蓝天。
3. 白云飞:在空中飘荡的云朵。
4. 天水:这里指的是天上之水,即雨水。
5. 从何来:从哪里来的意思。
6. 飞云:飘动的云朵。
7. 更何依:还要依靠什么。
8. 人生亦如此:人生中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9. 融结:融合与凝结。
10. 中有机:中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或道理。
11. 此机:指上述所说的规律或道理。
12. 天命:上天赋予的使命或命运。
13. 吾心端不违:我的心始终不会违背这些规律或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苍天》描绘了诗人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哲学思考。“苍天映清水”一句,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广袤的天空映衬在清澈的河水之中的画面。随后,诗人通过“下见白云飞”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景象,使得天地之间显得更为宽广辽远。接下来的“天水从何来,飞云更何依”两句则是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发问,蕴含着深远的哲学意味,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关于世界起源、万物存在的思考。
紧接着的“人生亦如此,融结中有机”这两句,诗人由自然界的现象联系到人类社会,认为人生也如同这天空与水之间的互动一般,充满了各种关联和变化。同时,他还表达了个体在这复杂的联系中应秉持顺应自然的信念,做到与世界的和谐共处。
结尾处的“此机即天命,吾心端不违”则揭示了诗人的宗教信仰,他认为,生命中的种种联系都是上天的安排,作为个体,应该听从内心的指引,不要违背上天的意愿。这样的观念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同时也使全诗的思想层次得到提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苍天的创作背景如下:
《苍天》这首诗出自南宋著名诗人胡宏之手。关于胡宏的生活时代和具体出生年份,史书并无确切的记载,但大致可以确定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在那个战乱频仍、国家分崩离析的时代,胡宏因为家世的原因(其父胡安国是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学术熏陶。他的诗作内容广泛,风格独特,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在《苍天》一诗中,胡宏以苍天为题,表达了对战争、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忧虑和同情。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苍茫的天空、寂寞的野鹿、冷月的清光等景物都充满了哀愁的情绪。同时,诗人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官兵的腐败、百姓的疾苦等,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总的来说,胡宏的《苍天》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山河破碎、战火连天,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