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星冠
学道多年尚屈蟠,岂胜仙伯赠峨冠。
晓簪乍觉星攒顶,夜戴偏宜月满坛。
对鉴宁烦朋友正,避时羞为利名弹。
豫思他日云林下,轻罩纱巾鹤髪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多年的学习道路上,我仍然感到委屈和压抑,就像神仙们赠送给我一顶高贵的峨冠。
清晨戴上这顶峨冠,感觉像星星聚集在我的头顶,晚上戴着它,又像是月亮洒满了我的祭坛。
对着镜子,我宁愿麻烦朋友们为我纠正姿态,避开世俗的名利纷争,我感到羞愧。
我想到了未来的日子,我在云林之下,轻轻地戴上纱巾,让我的白发在寒冷的空气中飘扬。
去完善
释义
1. 谢人惠星冠:谢人指感谢别人,惠指赠送,星冠指仙人所戴的冠冕。本诗是作者黄希旦在感谢别人赠送星冠时的答诗。
2. 学道多年尚屈蟠:学道指学习道家学说,屈蟠比喻忍受困厄。这句是说,尽管学习道家学说是多年的事情,但仍感到有所局限。
3. 仙伯:传说中仙人中的长者。峨冠:高大的帽子,此处指星冠。
4. 晓簪:早晨戴上。星攒顶:形容星冠上的星星像攒聚在一起。
5. 夜戴:晚上戴上。月满坛:形容月光照亮整个道场。
6. 对鉴宁烦朋友正:对鉴指对着镜子,宁烦指宁愿麻烦,朋友指正戴着星冠的朋友。这句说,即使面对朋友质疑,仍愿意戴着星冠。
7. 避时羞为利名弹:避时指避开世俗,羞为表示不愿做,利名弹指弹去名利之心。这句表示不愿为了名利而放弃星冠。
8. 豫思:预先考虑。云林下:指超脱尘世的境地。
9. 轻罩纱巾鹤髪寒:轻罩指轻轻地披着,纱巾指轻薄的头巾,鹤髪指白头。这句描绘了诗人期望自己在云林下,以鹤髪形象披上星冠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谢人惠星冠》中,黄希旦描绘了得到星冠后的欣喜与期待。他首先提到自己学道多年却尚未取得显著成果,而此刻受到仙伯馈赠的峨冠,似是对自己修炼的肯定。接着,诗人在描绘星冠的精致及适宜场合时,充分展示了这一宝物的价值:在清晨戴上星冠,仿佛漫天繁星都集聚于头顶;夜晚时分,明月照耀下的坛场显得更加庄重。
诗人还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处世态度。他珍视这份友情,为此不必麻烦友人校正;同时,他不愿被名利困扰,因此选择避开世俗纷争。最后,他设想将来在云林之下,以一袭轻盈的纱巾包裹着鹤发之躯,陪伴自己度过漫漫岁月。
整首诗展现了黄希旦坚定的道心、真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外物的赞美和对内心的刻画,他成功塑造了一个超脱尘俗的形象,使这首诗成为了古代修道者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人惠星冠》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希旦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的名字“希旦”寓意着期望新的一天到来,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希旦在这期间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生活贫困潦倒。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热爱诗歌创作,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但文人墨客们仍坚守着文化信念,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黄希旦的这首《谢人惠星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他以星冠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