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亭
曾孙尝会幔亭中,脯擘麒麟酒满钟。
宴罢不知消息处,至今乡老望孤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曾孙曾经在幔亭聚会,品尝美味的佳肴和醇香的酒。宴会结束后,人们不知道去了哪里,直到现在,当地的居民还在眺望着那座山峰。
去完善
释义
1. 幔亭:位于武夷山的一座山亭,相传是汉代武夷君宴请乡人的地方。
2. 曾孙:这里指汉武帝刘彻,他自称是黄帝的曾孙。
3. 脯擘:擘,切开;脯,干肉。这里指切好的干肉。
4. 麒麟:这里指珍贵的酒肴。
5. 钟: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6. 乡老:乡村的老人。
7. 孤峰:指幔亭所在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幔亭》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贵族曾孙们在幔亭中的宴会场景。诗人以“脯擘麒麟酒满钟”这一句来展现宴会的奢华,以及诗人在其中所感受到的繁华盛世的氛围。而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于时光的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令整首诗充满了深度和历史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幔亭》是南宋诗人黄希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黄希旦在幔亭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黄希旦这个人物。黄希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但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默默无闻。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也使他更加关注自然之美,希望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南宋时期的时代背景。南宋(1127-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宋室南渡后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的金国和后来的蒙古帝国一直是南宋的重大威胁。此外,宋朝内部的腐败、贫富分化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都产生了逃避现实、寄情山水的思想倾向,这也影响了黄希旦的创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幔亭》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黄希旦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而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充满了动荡和变革。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黄希旦在诗歌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