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禅月集

标题包含
读禅月集
唐末高僧号贯休,篇章激切近诗流。 烟华雪月何妨咏,水竹云林不碍游。 蜀国至今名籍甚,兰溪当日迹淹留。 此心弹指虽云妙,争奈阇黎未点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唐朝末期的高僧名叫贯休,他的诗篇热烈激昂近似诗人。 无论是烟霞中的华丽景色还是月光下雪景,他都能吟咏自如;在水边竹林中闲游,在云端树林里漫游都不妨碍他的心境。 蜀地直到现在仍然因他的名声而闻名,兰溪那天的痕迹依旧存在。 虽然他的心灵修养堪称绝妙,但遗憾的是他的师傅并没有对他表示认可。
去完善
释义
1. 禅月集:指五代时贯休的诗歌作品。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诗人。他擅长书法,尤其擅长绘画罗汉像。他的诗才横溢,以“诗僧”著称于诗坛,其诗语言奇丽,意象生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激切:指诗文表达强烈直率。这里形容贯休的诗篇抒发情志时非常鲜明、直率。 3. 烟华雪月:描述自然景色之美,意思是烟雾、花蕾、白雪和明月。 4. 水竹云林:指富含水汽、绿竹、白云和树林的风景胜地。这四个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5. 蜀国:指四川省一带地区,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其故乡就是今天的浙江金华。 6. 兰溪: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北部,紧邻安徽省。兰溪江是信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 7. 阇黎:又称阇梨、法师,是对佛教僧人的尊称。这里是借指贯休。 8. 弹指:手指迅速收缩一下的动作,比喻时间短暂。
去完善
赏析
《读禅月集》这首诗是诗人黄希旦对于唐朝高僧贯休的赞美和感悟。首先指出贯休虽然作为僧人却拥有如同诗人一般的才华,其诗篇激昂而深切,接近诗歌的源头。接着描绘了贯休的诗篇中包含烟华、雪月、水竹、云林等自然景色,凸显了其心灵自由和对自然的热爱。然后提到贯休在蜀国的名声和在兰溪的遗迹,表达对这位高僧的崇敬之情。最后表示尽管自己的领悟已经到达一定的境界,但是对于禅宗的道理还未能完全理解。整首诗表达了对贯休诗词的赞美和对禅宗思想的深入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禅月集》是南宋诗人黄希旦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在创作这首诗时,黄希旦是一位文人雅士,他的人生际遇与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渴望恢复中原失地。黄希旦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同时,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禅宗的影响,诗歌追求禅意的表达。黄希旦作为一位诗人,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禅意。在《读禅月集》这首诗中,他以阅读禅月集为主线,通过对禅月的感悟,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处世之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