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心石
屏列郡南隅,子真常此憩。
雨欲泽人间,云霞先掩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屏幕位于郡城南边,子真常常在此休息。
雨水想要滋润人间,却被云霞先行遮挡。
去完善
释义
1. 屏:屏障、屏风,这里用来形容石头竖立的样子。
2. 列:排列、罗列,这里指试心石的形状像屏风一样依次排列。
3. 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这里指所在地区。
4. 南隅:南边角落。
5. 子真:子虚乌有的意思,寓意神仙居所,这里代指诗人的理想家园。
6. 憩:休息、安居。
7. 泽:润泽、滋养。
8. 云霞:云彩、彩霞,这里代表美好的事物。
9. 掩蔽:遮盖、遮挡。
去完善
赏析
《试心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黄希旦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究。诗中,他以屏列郡南隅为背景,描述了子真(子真为古代隐士)在此处休息的场景。接着,通过“雨欲泽人间,云霞先掩蔽”两句,诗人表达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短暂。同时,这也是一首寓情于景、富有哲理的诗作。在这首诗中,黄希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应珍惜当下时光,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试心石》是北宋诗人黄希旦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黄希旦在当时的文学圈子中并不出名,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流传下来的信息很少。然而,我们从他的这首诗中可以窥见他对于人生、道德和信仰的思考。
在宋哲宗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文人阶层逐渐崛起,诗歌成为了当时文人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在这个背景下,黄希旦创作了《试心石》这首古体诗。
诗句中描述了一块能试人心的高山石头,只有真心行善的人才能够安全通过。通过对这块石头的描绘,黄希旦表达了对真诚、善良的赞美,同时也警示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内心的纯洁。这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反映了黄希旦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