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闲居

标题包含
闲居
草堂啸傲动经年,已把生涯付自然。 谩费工夫披古籍,懒通名字谒时贤。 炉中闲养阴阳火,身外谁求子母钱。 寄语王褒如著论,不同呼吸学神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屋之中任性放歌已过一年,生活完全交给了大自然。白白浪费时间阅读古书,懒得去拜访当今的名人显达。闲暇时在炉边调理阴阳之火,世间之事我并不放在心上。如果王褒还在世并写有著作,那么也请告诉我,不必跟随他人去修仙问道。
去完善
释义
草堂:茅草屋,这里指作者居住的简陋房屋。 啸傲:又作“笑傲”,形容悠闲自在地生活。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生涯:生活;生计。 付自然:任其自然发展。 漫费:随意耗费。 工夫:时间;时光。 披古籍:翻阅古代典籍。 懒通:懒得去联系。 名字:称呼;称谓。 谒:拜见;拜访。 时贤:当时的贤者名流。 炉中:熔炉之中。 闲养:闲暇之时保养。 阴阳火: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火也可分为阴阳两种性质。这里指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身外:个人本身以外的事物。 谁求:谁会追求。 子母钱:传说中的一种神奇钱币,投出后可生出更多的钱。这里表示钱财之事并不重要。 王褒:西汉时期的文人,曾作《洞箫赋》赞美神仙的生活。 如著论:假如他写了关于神仙生活的文章。 不同:不与他人相同。 呼吸学神仙:指通过学习呼吸等技巧来修炼成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闲居”,实际是在描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在诗人的眼中,自由、随性、亲近自然是生活的真谛,而这是通过隐居生活得以实现的。诗歌开头的“草堂啸傲动经年,已把生涯付自然”表达了这一观点,即诗人在自己的草堂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并已将生活交付于自然。这种闲适的生活使诗人摒弃了世间的繁琐与纷扰,得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诗句,如“谩费工夫披古籍,懒通名字谒时贤”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声和地位的淡然态度。他阅读古籍,追求心灵的提升,但并不热衷于结交权贵,从而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而“炉中闲养阴阳火,身外谁求子母钱”则是以隐喻的手法强调诗人内在的平和与宁静,身外的钱财琐事无法干扰到他的内心。 最后,诗人在“寄语王褒如著论,不同呼吸学神仙”中以历史上的文人王褒为例,表达了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批判。诗人认为,与其追寻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不如像他一样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居》是南宋诗人黄希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黄希旦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早年他曾任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被罢免。此后,他隐居于故乡金华一带,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黄希旦深入了解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也对官场腐败和社会矛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寓含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蒙等少数民族侵扰的威胁之中。政治腐败、战争频发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文人志士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内心的宁静。黄希旦便是其中之一。他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