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干诗
数篇骚雅名虽远,三拜逢迎礼过差。
补得唇来身巳老,灌园何苦更咨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骚:指屈原的《离骚》等作品;雅:这里指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诗歌作品。这里把“骚雅”比作高雅的诗文,用于赞美方干诗的高雅气质。
三拜:古人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这里是对方干的敬重。
补得唇来:这里比喻补充或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希旦对方干诗歌的赏析。首句“数篇骚雅名虽远”,描绘了方干诗篇中抒发个人情怀、咏叹自然之美的独特韵味;二句“三拜逢迎礼过差”,则表达了对方干在诗歌中执着追求真理,摒弃世俗媚俗之风的敬意。
三句“补得唇来身巳老”,是对方干一生勤奋写作、关注国事民瘼的形象描绘,同时也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无奈与哀愁。尾句“灌园何苦更咨嗟”,表达了对方干寄情田园生活、坚守独立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其诗歌艺术成就的敬仰。整首诗既有对诗人品格的赞美,又有对方干诗歌的深度剖析,展现了一幅文人墨客执着追求理想的生动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读方干诗》是唐代诗人黄希旦的作品。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较为有限,仅知他曾任过监察御史一职。据《全唐诗》记载,他创作了7首诗歌,其中包括这一首《读方干诗》。在唐代时期,诗歌创作成为了文人墨客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不少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抒发对生活、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和对国家民族的关注。
《读方干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唐代著名诗人方干的敬仰之情。方干是唐末五代时的一位才子,因屡试不第而弃文从武。他在世时虽然才学出众,但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直到死后才被世人所知。这首诗的背景则是黄希旦在与友人共赏方干诗作后,有感于方干的不幸遭遇和诗文才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方干的敬佩之情。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许多知识分子在寻求报国济民的道路时深感迷茫。他们希望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希旦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以及对贤才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