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意

标题包含
古意
大道长闲闲,人心自草草。 天地固无私,贤愚同一老。 谁信丹丘人,颜色常美好。 我亦斯人徒,相从须及早。 君看东流波,日夜长浩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道悠长且恬静,人心却常常纷扰不安。 天地本无私心,不论贤能或愚昧都会走向老年。 谁能相信丹丘仙人,容颜始终美丽动人。 我也是这人群中的一员,应当早点追随他们的步伐。 你看那东流的江水,日日夜夜滔滔不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道:儒家所谓的理想境界,借指真理、道德观念。 2. 长闲闲:长久地闲适。 3. 人心自草草:人们的内心充满忧虑。 4. 丹丘人:传说居住在天柱山、蓬莱等仙境的人,此处指代圣人。 5. 颜色:面容、容颜。 6. 我亦斯人徒:我也是这群追求丹丘之人中的一员。 7. 东流波:此处以东流水比喻时光流逝。
去完善
赏析
《古意》这首诗以“大道”与“人心”的对立开篇,提出了人类欲望的杂乱无章与永恒的大道的清净无为的鲜明对比。诗人认为,无论贤愚,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规律,无人可以逃避。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人物形象,他如同在丹丘仙境一般,容颜永驻、美好如故。而诗人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物,追寻这个目标的过程应及早开始。最后两句描绘了滚滚长江水东流的场景,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强调了诗人的迫切感。整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境界升华的愿望,以及珍惜时间、把握生命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是宋代诗人黄希旦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壮志未酬的惋惜。下面是一段关于该诗创作背景的文字: 这首《古意》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在这段时间里,黄希旦作为一位文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中。他对于历史上英勇豪杰的敬仰,或许源于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北宋时期,虽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僚腐败等。这些现象可能激发了黄希旦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壮志未酬者的同情。 此外,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也对黄希旦产生了影响。当时的文人墨客崇尚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他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黄希旦也选择了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