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宝幢修山主
瑶幢真胜概,晦迹一禅翁。
语默呈心印,纵横振祖风。
昼闲人事外,夜静月华中。
若问春来意,松青百卉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瑶池景色真是壮观,隐匿的禅师心境寂然。
沉默或言语都显露着心意,流畅横逸尽显家风。
白日里悠然生活琐事之外,夜晚在宁静月色中休憩。
若要探寻春天的意境,请看那松树郁郁青青,百花争相绽放的红艳。
去完善
释义
1. 瑶幢:指美丽的佛幢,佛教中的一种标志。
2. 真胜概:真实的崇高境界。
3. 晦迹:隐藏踪迹,这里是说僧人隐居修行。
4. 一禅翁:一个年迈的禅师。
5. 语默:说话与沉默,这里是指禅宗的“不立文字”教义。
6. 心印:禅宗用语,指师徒之间的默契传承。
7. 纵横:自由无碍地发挥。
8. 振祖风:振兴祖师们的风范。
9. 人事外:世俗事务之外。
10. 月华中:月光之中。
11. 春来意:春天的意境。
12. 松青:松树苍翠,喻指精神矍铄。
13. 百卉红:各种花卉盛开,色彩缤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赠宝幢修山主”,是作者黄希旦写给一位在山上修行的人——宝幢修山主的。诗人以自然、哲理和宗教为主题,通过描写春景和对修山主的敬仰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
首联“瑶幢真胜概,晦迹一禅翁。”指出宝幢修山主生活环境的优美和高尚气质。其中,“瑶幢”指的是华美而崇高的山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隐士生活的赞美;“晦迹”意味着远离尘世纷扰,彰显了修山主的高尚情操。
颔联“语默呈心印,纵横振祖风。”中,“心印”代表内心的领悟,“祖风”则是对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修山主精神上的肯定,同时也揭示了隐逸生活的智慧所在。
颈联“昼闲人事外,夜静月华中。”描绘了修山主日常生活的情景:白天无事在心,超然世外;夜晚在月光下打坐,宁静致远。这一联展示了修山主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
尾联“若问春来意,松青百卉红。”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美好景象的寓意。“松青”象征坚韧与坚定,“百卉红”表示生机与繁荣。这与前文形成呼应,传达出诗人的感悟:在自然的轮回和生命的涌动之中,生活的真谛在于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赠宝幢修山主》是北宋诗人黄希旦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当时正值文治盛世,文人墨客云集,诗歌艺术繁荣发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黄希旦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的命运却多舛坎坷。尽管满腹诗书,但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跻身官场,只能寄情山水、谈经论道。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宝幢修山主等同道中人,相互砥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正是他为表达对宝幢修山主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而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