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和韵
二月又将半,闲居兴若何。
芳菲殊未赏,泥泞阻相过。
华砌饶苔藓,柴门长薜萝。
韶颜须自惜,随分乐天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月份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我在家休息感觉如何?
美丽的花朵和芬芳的香气尚未欣赏完,泥泞的道路阻止了我去看望你。
华丽的台阶上长满了苔藓,简陋的柴门上爬满了常春藤。
美好的时光需要我们自己去珍惜,顺应自然知足常乐就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二月又将半:指春天已经过去一半,即仲春时分。
2. 闲居:指诗人在乡间的居所。
3. 兴:兴致,兴趣。
4. 芳菲殊未赏:芳菲,花草的芳香;殊,很、非常;未赏,尚未欣赏。此句意为还没有好好欣赏春天的美丽花朵。
5. 泥泞阻相过:泥泞,雨后的泥水;阻,阻碍;相过,相互交往。此句意为阴雨天气阻碍了人们相互拜访。
6. 华砌:华丽的花砖或石阶。
7. 饶苔藓:饶,丰富;苔藓,植物名,生长于潮湿环境。此句意为此处的花砖或石阶上生满了苔藓。
8.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
9. 长薜萝:长,生长;薜萝,藤蔓植物名。此句意为柴门外长满了薜萝等藤蔓植物。
10. 韶颜:美好的容颜,此处可理解为春光。
11. 须自惜:须,需要;自惜,自我珍惜。
12. 随分乐天和:随分,随意;乐天,安于天命。此句意为要随心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闲居生活的悠然与诗意。首联点明时间(二月将半)和地点(闲居),并设问“闲居兴若何”,引人思考诗人此刻的心境。颔联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物——“芳菲”尚未欣赏,而道路的“泥泞”又阻碍了彼此的来往,暗示了诗人虽身处春天却未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颈联通过对“华砌”“苔藓”和“柴门”“薜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住所环境的清幽脱俗。尾联则借“韶颜须自惜”这一箴言,告诉人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顺其自然地追求快乐和谐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书怀和韵》是南宋诗人黄希旦创作的一首咏春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当时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权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
黄希旦出生于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志在功名。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最终在五十岁左右才考中进士。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仕途失意的无奈。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治较为腐败,科举制度也逐渐沦为权贵们争夺利益的工具。许多像黄希旦这样的士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这种时代背景使得黄希旦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