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秋感

标题包含
和人秋感
烈士感秋兴,高吟击太阿。 功名辜壮志,岁月叹流波。 永巷蛩初响,荒阶叶渐多。 灵槎如可约,从此泛银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烈士感到秋天的到来,高声吟唱挥动长剑。 功名辜负了雄心壮志,感叹时光如同流水。 永巷的蟋蟀开始鸣叫,荒芜的石阶落叶渐渐增多。 如果可以约定一起乘坐仙槎,从这里启航驶向银河。
去完善
释义
1. 烈士: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2. 感秋:古人常常在秋天时感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 3. 高吟:高声吟咏,抒发豪情壮志。 4. 太阿:古剑名,这里借指诗人的抱负。 5. 辜:辜负,损失。 6. 壮志:远大的志向。 7. 岁月:时间,年华。 8. 叹流波:比喻时间的流逝。 9. 永巷:古代宫中供宫女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深宫。 10. 蛩:蟋蟀,这里形容声音悲凉。 11. 荒阶:荒废的台阶,形容环境的荒凉。 12. 叶渐多:树叶渐渐变多,指秋天到来。 13. 灵槎:神话中的木筏,能载人浮于水面。 14. 泛银河:乘槎游银河,这里指诗人渴望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秋季感慨的诗作。黄希旦通过描述烈士的豪情壮志、功名的错失以及岁月的流逝等元素,传达了对于秋天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人以银河为意象,暗示了期待再次实现壮志的愿望,表现出了诗歌深刻的主题和昂扬向上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人秋感》是南宋诗人黄希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崛起、北宋的灭亡以及南宋的建立等。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心情,他们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黄希旦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家乡位于浙江金华,那里曾是南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黄希旦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在诗中写道:“残暑终南日,微凉已觉秋”,表达了时令变换所带来的感慨。此外,他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如“蝉声愁鹤发,木叶动乡愁”,传达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