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中孚
暌违虽未久,南走梦魂多。
客路随飘梗,年光叹掷梭。
叶凋隋苑树,风走洞庭波。
旧约龙山会,归来赴若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暌违:分离;分别。
2. 南走:向南方前行。
3. 客路:旅途。
4. 隋苑:隋朝的皇家花园,此指代中国北方地区。
5. 龙山会:古代的一种集会。
去完善
赏析
《怀中孚》是宋代诗人黄希旦的一首描绘离别与思念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待。
"暌违虽未久,南走梦魂多。" 首联点明了作者与友人分离的事实,即使时间并不长,但梦魂已多次南奔。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客路随飘梗,年光叹掷梭。" 颔联则通过比喻表现作者在旅途中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时光流逝之感。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叶凋隋苑树,风走洞庭波。" 颈联以隋苑的落叶和洞庭湖的风波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这里,作者以物喻人,暗示朋友间的别离如同大自然的循环变化一样无法抗拒。
"旧约龙山会,归来赴若何。" 尾联作者表达了对昔日约定的龙山之会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未来能否相聚的担忧。这两句诗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热切期盼。
总体来说,《怀中孚》这首诗以其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对友情的真挚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共鸣。它告诫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把握每一个相聚的机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中孚》是宋代诗人黄希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具体时间无法确定。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向宋朝过渡的阶段,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黄希旦作为宋代的文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其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中,黄希旦以才情横溢、诗意盎然而著称,他的诗篇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思考和期待。
在《怀中孚》这首诗中,黄希旦通过对友人怀念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此外,诗人还通过提及“汉朝老”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以及对忠诚报国者的尊敬。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