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将半三首 其三
二月春将半,霖霪雨尚寒。
松黄收拾晚,狼籍满金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的二月里,雨水连绵不断,天气依然寒冷。松树上的松果已经成熟,我们在傍晚时分开始采集,到处都是散落的松果,满满地堆在金坛之中。
去完善
释义
霖霪:连绵不绝的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一场春雨和雨后春笋的景象。诗人以“霖霪”来形容春雨连绵不绝,突出了春雨的丰沛。“尚寒”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在春天仍能感受到的寒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月春将半三首 其三》是宋朝诗人黄希旦的一首咏春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足,文人墨客们开始更加关注自然风景和社会民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运而生。
黄希旦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等官职。在他所处的时代,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他本人对诗词歌赋颇有造诣,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这首《二月春将半三首 其三》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诗中,黄希旦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感慨。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二月春天的美景,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社会民生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