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
事父尽孝敬,事君贵端贞。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
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
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
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
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
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
幸能修实操,何俟钓虚声。
白珪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
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对待父亲要尽心孝顺,侍奉君主看重端正忠诚。
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朋友相交应诚实守信。
为官要重视公正谨慎,做人以廉洁光明为荣。
对待士人要以谦逊待人,治理百姓要提倡宽容平和。
处理纠纷要公平公正,审理案件务必了解实情。
受到诽谤不必生气,面对荣誉不必惊慌。
身处高位要保持谦虚,防止过于自信导致失败。
学习诗歌礼仪是应该的,但低俗的音乐不值得欣赏。
只要我们能够修养身心,又何必去追求虚荣呢?
白玉上的瑕疵可以消除,许下的诺言不可轻视。
秦穆公曾因偷马的人喝酒而受到赞美,楚国的游客因为替他人掩盖错误而被尊重。
只要我们的言行没有过失,无论生死都会留下好名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座右铭:指书写于座位右边用以激励自己或警戒自己的铭文。
2. 陈子昂:唐朝诗人。
3. 尽孝:全心全意地侍奉父母。
4. 端贞:品行端正,忠诚坚定。
5. 敦睦:使亲族、朋友关系亲密和睦。
6. 笃信诚:诚恳地信任并对待朋友。
7. 重公慎:重视公正谨慎行事。
8. 廉明:廉洁清白,光明磊落。
9. 慕谦让:向往谦虚礼让的品格。
10. 莅民:治理民众。
11. 宽平:宽容平和。
12. 正直:公平正直,不偏不倚。
13. 审情:审查案情,了解实情。
14. 谮议:诽谤议论。
15. 宠辱:受到宠爱和侮辱。
16. 讵须:用反问表示不必需要。
17. 处满常惮溢:身处圆满时要时常警惕过度。
18. 虑倾:担心倾斜倒塌。
19. 诗礼:诗书礼仪之教。
20. 郑卫:代指靡靡之音。
21. 修实际操:修炼真实的德行。
22. 何俟钓虚声:何必等待他人来夸赞自己的名声。
23. 白珪玷可灭:白玉上的污点可以消除。
24. 黄金诺不轻:黄金般的诺言不会轻易改变。
25. 秦穆饮盗马:秦穆公给偷马的盗贼赐酒的故事。
26. 楚客报绝缨:楚国使者知恩图报,主动为晋国国君剪断系帽子的带子。
27. 存殁: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座右铭》这首诗歌以告诫、劝勉的口吻,向读者传递了诸多修身养性的道理。诗人首先强调孝道、忠诚、亲睦、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又指出为官者的操守应以公正、廉洁为核心,待人处世要谦逊宽容。同时,提醒人们在处理纠纷时要坚持正义,审判案件时要慎重核实案情。诗中借秦穆公宴请盗马者与楚客告知绝缨之事来彰显言论、行为的真诚和诺言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示若能坚守这些品行,自然能在生前身后留下美名。全诗行文流畅,寓意深刻,可作为后人修养心性、陶冶情操的箴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座右铭》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陈子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的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延续。
在陈子昂的一生中,他曾历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并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倡儒家的仁爱和德治思想,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主张实行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然而,由于他性格耿直,直言不讳,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在他担任左拾遗期间,因上疏谏诤被贬为廉州司马,后在洛阳病逝。
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士大夫们崇尚儒家经典,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陈子昂作为一代文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座右铭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因此,他在《座右铭》中写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君子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君子以勤为本,以俭养德。”体现了他对君子风范的追求和对道德信仰的坚守。

去完善